如何盘活个人账户资金,把大量沉淀资金用起来,成为医保管理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北大医学部主任助理、卫生经济学教授吴明认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医保的运行模式设计非常重要,医保基金尽量多用于提高参保人的补偿比,降低参保人的医药费用经济风险。“个人账户并没有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资金大量沉淀,应该改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姚岚告诉记者,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也不能简单地取消个人账户。“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账户强调个人责任,有制约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作用,还因为它关系社会保险基金的整体安全。”她说,目前医保统筹基金支出高速增长,不堪重负,因此有些地方将两个账户打通,将个人账户资金纳入到大盘子里统筹使用。如取消个账,需要有大量资金填上先期挪用个账资金补充统筹资金所产生的“窟窿”,否则对参保个人难以交代。
正因为个人账户存在诸多弊端,新农合在运行一两年后,很快将个人账户改造成现在的家庭账户模式,实现家庭共济使用。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探索个人账户管理模式改革,主要有四种做法:拓展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和对象,提高其效率,比如广东、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市率先将其家庭化,参保人直系亲属、配偶也可以使用这笔钱去门诊、药店看病购药;用门诊统筹来弥补个人账户共济作用小的缺陷,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主要用于慢性病、特殊病种的补偿;将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新的用途,比如购买补充商业保险,今年广东、上海明确可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投入预防环节,如浙江宁波规定可将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支付家人购买疫苗的费用等。
李珍主张将个人账户的钱用于提高基本医保的补偿水平。“比如一个家庭里既有参加职工医保的,也有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形成‘一家多制’,往往是‘一老一少’缴费少,保障水平较低,医保的钱经常不够用。”她认为,如果将这笔钱用于城市“一老一小”的医疗保障,既可以解决现存个人账户资金浪费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一老一小”的基本医保水平。
专家认为,职工医保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退休职工不用缴费,实际上是一种代际补偿制度,即年轻一代缴的保费补偿老年一代的费用,形成制度的“隐性债务”。如果改造成家庭账户,将政府责任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则更符合中国特有的家庭收入代际转移需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