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社会办医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医疗需求,《意见》指出,我市将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到2017年,力争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达到20%以上。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设备、人员、医保定点等要素准入方面一视同仁,打破卫生技术人员身份限制,在职称评聘、科研立项、参加学术活动、评先评优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院医生同等的待遇。
与此同时,建立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措施,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聘医生人事关系集中到县医院或县级人才服务机构管理。调剂部分乡镇卫生院编制,用于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择优进编管理,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鼓励公立医院可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试行年薪制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分配。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严禁将院长收入与医院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
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目前,很多港城老百姓习惯大病小病跑大医院。这种就医习惯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对此,《意见》指出,我市将综合运用医保、医疗、价格等方面引导措施,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确定基本诊疗范围,优化双向转诊流程,促进有序转诊。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间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建立合理的就医流向。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实行乡村首诊。
与此同时,我市将加快建立基层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社区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按照与居民家庭签订的协议提供服务。到2017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和社区综合健康管理。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通过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到2017年,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在各县(区)全面实施。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