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异地结算开启:退休老人受益 过度医疗监控成难题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医疗保险异地报销中,存在着“垫资”和“跑腿”这两大痛点。这一老大难问题,随着人社部上月末宣布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上线,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式转入落实阶段。
近年来人口大规模迁移,离开家乡跟随子女养老的退休人员大幅增加。老家在江苏的北京市民赵女士告诉第一财经,母亲因脑出血几年前在北京就医,诊疗费共花了五万多元,异地医疗需要患者自己先垫付,这笔钱全靠家里几个兄妹凑起来。而从看病到最终报销完成,前后花了好几个月,手续麻烦。
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参保人员只需支付由个人承担的住院医疗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按协议约定审核后支付。异地安置和异地居住的退休老人的异地医疗直接结算这一老大难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按人社部既定的时间表,2016年底,医保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2017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并非鼓励患者异地就医
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启用之后,跨省结算会更加方便快捷,但这并不表示鼓励患者去大城市就医,相反《通知》要求参保地与分级诊疗的推进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转诊机制。
人社部曾经就异地医疗做过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异地医疗中60%是在地级市之内的跨县就医,30%是省内的跨市就医,只有10%是需要跨省的医疗。
杨燕绥说,需要跨省异地转诊的只是一小部分重特病患者。医保经办部门应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当地三甲医院解决疑难杂症的积极性,为不必要转诊的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而在跨省转诊中,基本都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诊,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医疗费用上升,异地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多,也将对多地的医保基金造成压力。
第一财经记者在地方医保部门了解到,一些地区每年异地医疗支出要占到全部医保支出的百分之二三十,管理比较好的地区也要占到10%以上,而且这种势头还在逐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