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关头,梁和同事聚在一处,一个人高声朗读,其余人一边听,一边挑毛病。“副市长已经批了,还要等市长办公会议,最晚月底就可实施。”尽管对自己精心炮制的这份文件颇为自信,梁依然对具体内容秘而不宣,笑称:“万一你报出来的,最后被拿掉了,我就惨了。”
劳动力市场需要规范亦需要方便,位于昆山客运中心西边的新人力资源市场让当地颇引以为豪。
这个一期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工程,将之前由劳动、人事、教育三个部门“分而治之”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合而为一”,力图实现劳动力、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业务贯通。
在昆山,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的表述,即源于昆山经验:一位领导曾在昆山考察人力资源市场,看后大为赞赏。不久,这位领导进入十七大报告写作班子,力主在报告中写入此条。
昆山人力资源市场,确实淡化了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劳动局认可的中介亦全部集中于此,置于劳动部门眼皮底下,行事颇为规范。
不过,规范之余,这一市场在方便上仍嫌不足。2月8日,记者看到,可容纳百余家中介的大厅内人丁寥落。一名保安与一家中介的工作人员闲聊,工作人员半开玩笑:“都是因为你在这,客人都不敢过来。”保安回击:“本来就没几个人。你自己数数,算上你,大厅里有没有100个人。”
来昆山打工者,往往到达后直接奔赴各乡镇,鲜有在市区停留。劳动局认可的中介全部集中到人力资源市场后,散落各个乡镇的“黑中介”更加“购销两旺”。
求职者对于这些中介,则是又爱又恨。在昆山、常熟两地,进大一些的厂往往需要通过中介。中介服务颇为“体贴”,只需花上15元,还可代办初中毕业证。
而中介收取的数百元上千元的费用中,一部分将落入工厂人事部门,他们缺乏动力直接招聘。
不过,收取中介费本身并不招人恨,可恨的是部分中介与人事部门勾结,骗取中介费。
2月7日,在上海嘉定打工的云南青年张雄和朋友骑了两个小时的车,带着妹妹到蓬朗找工作。工作不好找,中介不包进的,担心进不去,包进的,张雄却又犹豫起来:会不会是圈套?收了中介费,进厂了,一个星期之后,厂里什么活也不给你安排,你自然会走人。而按照约定,中介费这时已经要不回来了。
2月12日,昆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始不定期开展的“三下乡流动就业服务点”,劳动部门带着岗位和中介下乡摆摊,则是对劳动力市场规范但不方便的一种补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