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险企银保渠道再迎新规:解禁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银行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过去三年套在保险公司头上的银保渠道政策“紧箍咒”有望出现松动。近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邮政保险代理渠道销售行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亮点之一是将三年前90号文的“禁止保险公司人员驻点”解禁,并要求加强保障型产品销售;计划从2014年起执行。
  国泰君安分析师赵湘怀则称,银保新政预示冰雪消融,银保新周期将有望启动,保障和期缴将是转型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微博]坦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告别存贷差高利润时代的银行,必然会加大中间业务收入的支持力度,以稳定其利润。
 
  管理资产“暗战”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在反思银保渠道。像保险借助银行渠道做业务,一旦出事全部责任都在保险公司,而中间费用成本太高——不少银保业务并不挣钱,甚至亏损。”郝演苏说,“目前保险公司也在考量如何调整渠道策略,有的正在探索新渠道,诸如电销网销、销售门店等。”
 
  不过,新规至少让银行看起来,有些放下身架的意味,但是银保渠道对寿险公司而言,就像一部辛酸史。“赔钱挣吆喝,银保渠道曾被保险公司称为‘保费调节器’,若想上规模,只需加大银保销售支持力度;贴费上保费规模都是不少保险那些年做的事;”上述那位人保寿险公司人士说,“现在,有的保险公司早已转型,像平安人寿[微博]已基本退出银保渠道,其银保占比很小;而有的新公司,出于无奈,还在深度依赖银保渠道。”
 
  然而,此时非彼时。中国人寿(16.27,-0.10,-0.61%)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峰说,今年8月5日保监会调整产品定价利率之后,中国寿险业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产品结构的变化,诸如分红型产品将减少,固定回报产品将增加,保障性产品发展将开始受到重视;其次是保费期限结构的变化,诸如趸交保费将逐渐减少,占比下降,而期缴保费、续期保费逐渐增加且缴费期限拉长。
 
  再者是主体结构的变化,诸如银行系保险公司将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快速做大的目标,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万峰预测,可能三年以后,前十大保险公司有银行系险企出现。不过,万峰认为,银行办保险最大的动力在于资产管理,目前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差,但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这将挤压存贷差收益。
 
  “现在银行有两件事情没有解决,后台没有搭建完成与缺少专业人才。”万峰认为,在泛资管时代,“中国的寿险正迎来真正的大发展时期,其中保险资产管理能力是寿险业务发展的关键。”
 
  “随着中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全方位放开,资产配置选择空间不断拓宽,资产管理将逐渐成为寿险业主要的业务领域,且与银行资产管理展开激烈竞争。”万峰称。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