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我成为海尔纽约人寿成都分公司的首批业务经理。经过2个月的培训之后,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销售工作。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12月份我每天都有很高的活动量,频繁拜访缘故市场,为他们提供公司特有的家庭财务保障和需求分析。那时的工作真是艰辛,体能和心理上都需要克服重重障碍和困难。
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去找小舅舅,那时他正开始经营一家小小的茶叶店,生意并不景气,舅妈是一家医院的护士,两个妹妹都在读大学,经济上并不宽裕。在做完需求分析之后,根据他们实际状况和保费承受能力,我为他们夫妻两分别设计了意外险附加医疗险,年缴保费大约700元左右。
一年很快过去了,2005年12月,在他们的保单满周年的时候,舅舅告诉我,因为家庭开支增加,加上茶叶店经营状况不佳,他们想暂停购买。
我知道其实这本就是一份人情保单,况且,舅舅年轻时也常年四处奔波,一直都平平安安,现在年纪大了,每天就在茶叶店里呆着,根本不可能出现意外,所以就没反对。
2006年2月5日,大年初八的深夜,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们全家从睡梦中惊醒,舅妈哭泣着告诉我们,舅舅因为发生意外事故受伤,正在医院抢救。
等我们匆匆赶往医院才了解事件的原委:11点左右,舅舅和两个小学同学聚会,在新华公园附近的一家面馆喝酒吃消夜。因他的一个同学酒后和邻桌的一对夫妇发生口角,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对方叫来十多个朋友,对他们三人进行群殴,导致三人均不同情况受伤。
其中,舅舅伤势最为严重,送往医院时,已停止呼吸。在ICU抢救一夜之后,仍是回天无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就在全家伤痛欲绝的时刻,我突然回忆起那份保单,按照规定,这份保险还差7天才结束宽限期,也许,我能为他的亲人们做些什么。
在向公司报案的同时,我仍是顾虑重重:当晚舅舅和朋友都喝了一点酒,公司会不会认为是酗酒斗殴而拒赔?就算认可,公司会不会因为涉及刑事案件而拖延时间?因为伤亡是第三方造成,在医院抢救的2000多元费用会不会推委给肇事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