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回到我们现实的保险市场,按照一些业内专家的说法,保险专业得不得了,保险产品复杂得不得了,好像社会大众根本无法参与讨论,一张口就是外行话,一出声就露怯。
专家们的看法当然有自己的道理,但现实的问题是,保险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个大众的东西,不是个小众的玩意儿。如果你是研究木乃伊的,或者是搞军火的,那没问题,社会大众爱懂不懂,我们自己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就行了。
但是,你如果是做鞋或卖鞋的,那就说不过去了,你得靠老百姓那双脚吃饭,成千上万双脚要穿成千上万双鞋,鞋好不好、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啊,你不让大众说话不行啊。
他说这双鞋不舒服、做工也不怎么样、材料也一般,能不能便宜点?你说不能,鞋这个东西很神圣、很高深,他外行,他不懂。他会说你内行,你懂,那你自己穿吧!这生意还能做下去么?
那么,保险的价格应不应该变动和波动呢,能不能变动和波动呢。这些问题看似很幼稚,其实一直就摆在我们面前,好像也一直没有定论。这里的关键是保险是不是商品,这些商品应不应该有差别,保险公司是不是企业,保险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否不同,保险企业之间可不可以竞争。
这些如果能搞清楚,保险产品的价格应不应该、能不能变动和波动的问题的答案应该就清楚了。作为现代保险市场的经营者和监管者也就实在没有必要到两千年前的孟子哪里找答案了。
但现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这里有复杂的环境和复杂的原因,我国的保险市场处在初级阶段,许多理论问题、实践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纠结交织在一起。许多成熟市场体系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引进到中国保险市场之后,环境、背景和文化不同,就不一定像在成熟市场那样行之有效了。
而且我国保险市场运行和监管是从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计划经济的惯性不可能很快消除。同时,中国又是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国家,小农经济的传统和习惯在群众中、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乃至所有保险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者中都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这种大的复杂背景下,在过去计划经济习惯浓重,又受传统经济思维影响的现实保险市场中,引进和推行市场经济理念和规则必然触动原有的多方利益,必然会打破固有的平衡,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这个过程中老问题无法很快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前进有困难,后退没出路。费率市场化进程也是这样的情况,改革有难度,有风险,但必须动起来,因为市场要求动起来,改革要求动起来,发展要求动起来,监管也要求动起来。
古今中外的实践已经证明,公平充分的竞争是提高保险行业劳动生产率和改善服务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价格机制动起来,竞争机制就会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保险市场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促使整个行业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导致保险产品价格的降低和服务效率的提升。产品价格降低和服务质量提升自然会增加商业保险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和参保受众人群,从而使整个行业渐入佳境,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就是要遵循商业保险的内在规律。保险为什么能够普及和推广,从保险原理来讲,作为一个行业,商业保险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大数法则或大数定理,就是市场参与者一定要足够多、足够广,风险足够分散。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