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在微信朋友圈里一个“求关爱”的图文消息的出场迅速“刷屏”。《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泰康人寿目前正在内测上线的一款产品。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道南表示,这款产品最核心的特点是保障型产品互联网社交化,目前正在小规模测试中。
本报记者发现,仅仅两天时间,“求关爱”的连锁反应链条已经迅速蔓延,参与程度很高。一位大型险企高管分析:“‘微信+银行’做了红包,‘微信+保险’做了关爱,在收费模式和承保核保上,该产品为行业互联网创新做了榜样。”
作为首款诞生于微信平台的互联网保障保险产品,从“怀胎”到“出世”,“求关爱”大概经历了3个月的“孕育期”。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负责人毕海告诉本报记者:“这算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是根据微信这一平台‘量身定制’而成的。”
关爱互助属性:并非众筹
在微信平台,“求关爱”这样描述自己:“微互助”只需1元轻松获得1000元防癌保障,转发到朋友圈,小伙伴最高可以为你追加到10万元保障。其中,18~39岁1元钱可以买1000元保额,40~49岁是1元能买300元保额。
本报记者经过体验,从“点击进入→弹窗→投保填单→微信支付自付1元→成功→转发朋友圈群求关爱(分享)→静等他人付款为自己增加保额”,完成整个流程。
业内有分析称,该产品类似众筹保险。互助概念的提出,几乎是纯血“互联网思维”的保险翻版。而众筹保险更类似于私人、团队定制化的概念。目前具有类众筹性质的保险产品还比较少,情人节火爆的“爱情险”算是一例。
对于市场的看法,毕海称:“这款产品并不算众筹,其实并不具备众筹的基本特征。产品的出发点只是大家一起来投入基金,相当于做了一个风险池。一旦出险,就由这个基金来赔付。”
而选择防癌保险的原因,毕海解释称:“本身防癌保险产品在这样的形式和平台下并不是一个很好做的产品,选择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实现‘互助’的保险本质。”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该产品与微信的合作模式是,微信方面主要提供技术支持,如一些微信接口的开放,而泰康方面在微信支付上则会贡献更多的用户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