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一方面,未来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投资策略及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其风险综合评级。“寿险方面,传统险占比高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得到改善大;财险方面,由于车险风险资本系数下降,车险业务占比高的公司资本将得到释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而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途径不再只是增资、发债和分保等传统途径,还可以通过增加风控能力,减少最低资本要求来达标。
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最大的差异就是把风险细化。”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说,“以前产品定价和投资都是保监会定好了,处于高度监管下,这种环境下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投资都相对简单,风险也相对小一点。现在秉着‘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思想,‘前端’产品和投资都有更大的选择了,那么风险就需要通过风险综合评级体现出来。”
而且,在实行复杂的综合监管评级的同时,偿二代还将保险公司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频率和内容都进行了升级。频率方面由以往的一年一次提高到一个季度一次(包含季度报告、季度快报、临时报告);内容方面更是由以往的偿付能力数据披露升级为包含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分类监管评价结果、主要经营指标、下一季度的公司发展计划、股权架构及股东详情、前十大股东及持股情况、董高监薪酬等几十项信息。
“信息披露的详细情况堪比上市公司。”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最大的难度就是工作量增大了许多,这对行业可能是一个挑战。目前,行业可能在今年把基础平台、系统建设、平台搭建、报告体系搭建等基础工作要做好,否则按照这个披露频率很难出来。“季度报告、季度快报和临时报告只会按时报送给保监会,而在报送季度报告的同时,保险公司会在公司网站上披露一个季报摘要给公众。”上述接近偿二代工作小组人士说。
此外,随着偿二代的实施,国内第一套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规则也就此形成,并且将集团,特别是混合集团纳入风控监管视野。
进入实施准备期
随着偿二代的过会,保险行业自2015年起进入约一年的偿二代实施准备期。“行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会随之加强,偿二代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自己的风险。”一位参与偿二代建设讨论的学者表示,偿二代就是驱动大家从风险上去做一些事情,有这样一个体系,把公司与公司区别开,鼓励好的、优秀的公司。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近期公开发言时披露,从行业最新的几轮测试情况来看,财险行业静态看大概可释放500亿资本溢额,寿险行业可以释放5000亿资本溢额。这说明,“偿二代下,资本运用效率提高了”,上述接近偿二代工作小组人士表示,但是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并没有因此大幅上升,与偿一代相比基本上平稳,各家公司由于风险状况的不同又出现了分化,约有1/3的公司充足率上升,2/3公司的出现小幅下降,“所以监管仍然维持在紧平衡,并没有放松。”“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对于中小公司来说是搭建起第一、二支柱所需要的技术框架;而对于大公司来说则是研究在产品、投资两端不同设计、策略所对应的资本占用,如何达到资本效用最大化。”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
这一观点得到了某再保险总精算师的认同。他认为,大型公司在风险管控上要强于中小型公司,可以通过自己的内部管控来降低资本需求,这一点大中型公司肯定是有优势的;中小公司则不一定能立即达到偿二代的要求,但是也不是很困难,保监会的评分表很明确,小公司可以根据此做加强。
正是鉴于偿二代实施准备期工作量之大,有人曾提议三支柱分开来实施,比如先实施第一支柱,二、三支柱后面再补上来。“这是一个误解。偿二代整个框架逻辑中,三个支柱是密不可分的,不能拆开。这种说法看起来有道理,但完全割裂了三支柱的关系。”上述接近偿二代工作小组人士直言。
为了顺利度过准备期,上述接近偿二代工作小组人士透露,保监会将会做全方位的培训工作,包括整个保监会系统、保险公司、相关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与此体系相关机构、人员都要参加培训。“过渡期就是要让大家慢慢通过各个方式、各种渠道对偿二代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