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险资举牌玩法还能持续多久?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时至岁末,保险公司迎来了两张重要报表的编制时刻。一张是给股东和相关人群使用的资产负债表,另一张是提交监管部门的偿付能力报告。
   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举牌上市公司潮近期引起舆论沸腾。
 
  保险行业经营模式复杂,如此疯狂举牌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就险资举牌主要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为读者梳理分析问题的逻辑,提供更多看问题的视角。
 
  举牌动力:缓解偿付能力压力是主因
 
  要理解岁末险资举牌潮,改善偿付能力是一个重要视角。
 
  日前,富德生命举牌浦发银行、前海人寿举牌万科,均是持股刚刚超过20%。其背后重要动因来自,如果持股不足20%,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该笔投资将以公允价值来认可,这对于动态监管中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来说是巨大的成本,因为一旦市场大跌,偿付能力达标压力将变得非常大。当持股超过20%之后,该投资可以转为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记账,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可以按比例体现在利润表和偿付能力报告中,不仅增厚了保险公司利润,还减轻了偿付能力压力。
 
  对于近期持股超过5%的举牌,如安邦保险举牌大商股份,阳光保险举牌中青旅、承德露露,大多是看重这类公司高现金流、大股东持股分散的特点,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增持。
 
  为何地产、银行等大蓝筹股频频被保险公司狙击?其实,其中也有偿付能力的考量。今年7月股市大幅波动时,保监会曾经发文提高了两个重要比例:一是对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监管比例提高,二是对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的资产认可比例提高。根据该办法,保险公司可以主动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将手中的中小股票换成蓝筹股,也能减轻资本占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