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购买一套房源至少需要3成首付,此后还有高额的随利率波动的贷款利息,有高额的各项税收,装修、物管、水电费等,还有断租和折旧的风险。相比之下,“金融房产”确实显得十分诱惑。
有意思的是,有销售人员在网上列出了“实物房产”和“金融房产”对比表格。记者看到,以举例总房款100万元,20年还贷为例,两者分别从首付、还款利息、装修房、物业费等方面比较,而金融房产以其无首付、无贷款利息、无任何费用、保证无空租等优势明显胜出。
保险产品噱头十足
记者发现,同样打着“金融房产”的各种保险理财产品依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记者发现,各家推出的“金融房产”事实上都大同小异。幸福人寿旗下的“幸福祥利”两全保险也自称为“金融房产”,只要每年缴纳“按揭”固定的数目,便可以隔年收固定的“房租”,并在65岁、70岁、75岁等“高龄”节点收取固定的房产投资收益。而中国平安[40.81-3.23%股吧研报](601318,股吧)也推出了“平安金融房产”“金裕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并称:“首付多少自己定,可以分三年、五年、十年按揭。”浮动租金每年一次,固定租金在“房主”60岁前,每两年一次,60岁后每年一次,并称满期投入本金能收回,万一出现风险,全额退还所付房款。
意图:将抽象的金融产品比喻成一个实体
事实上,除了“金融房产”,还有其他噱头十足的保险产品,例如前段时间高调发售的“爱情保险”,引起了网友对于“爱情保险是否能保证爱情”的广泛讨论。有业内人士透露,作为枯燥的金融产品在销售的时候很难具体,加上消费者普遍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所以业务人员在销售时往往会将抽象的金融产品比喻成一个比较具体的实物好让消费者理解。
“养老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某大型险企负责人介绍,养老险经常被形容成“养儿防老”,“现在这个观念已经普遍被消费者所接受,一说大家也都能理解。”更有销售人员透露,有险企就曾将分红险当做股票来卖,一手就是100份。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