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了。日前,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直指中国人寿分销渠道存在两大缺陷:过分依赖并不经济的银行保险渠道;代理人渠道中的大规模代理模式不可持续。
“投资机构可能太急了,他们希望能从新一届领导班子那儿找到答案。”7月初,一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下称中国人寿)人士说。他并不认为公司存在发展瓶颈,外界误解太多。
据悉,一些国寿高层亦持类似观点。问题是,正步入袁力时代的中国人寿在某些投行看来,目前已现增长疲态,剑指其缺乏上涨催化剂和投资亮点。
曾在中国平安工作过的新掌门人袁力会把平安经验植入中国人寿吗?他的头号难题:中国人寿需要怎样的一场变革,才能突破增长瓶颈?这也是对整个行业的叩问与反思。
现在,似乎悲观情绪不只笼罩着二级市场的保险股价,还体现在对险企的价值重构方面,“不比效益,比谁的潜在风险最小,谁能活着谁就是好公司。”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说。
廉颇老矣?
也许袁力来得有些不是时候。这位中国人寿史上最年轻的“掌门”正在遭遇中国寿险业转型期,他面临的中国人寿问题是代表整个行业的转型期困惑,贴着这样的时代标签:银保渠道缩水、告别粗放发展模式以及刘易斯拐点或昭示以代理人拉动之增长模式的终结等。
其实,一位中国人寿高层并不认同摩根士丹利“大规模代理模式不可持续”之观点,他说“这样也等于否定中国寿险业的个险了”。
孰是孰非并无定论。而今,业界目光均聚焦于袁力的身上,其尚未出炉的“新战略蓝图”成为寿险业普遍关注的秘密。
履新不到两个月,袁力并不轻松,一下子掌舵这么大的公司,压力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一位接近袁力的人士说。袁力也尽力保持来之后的稳健姿态:先摸清楚情况,按照杨超既定的工作思路抓推进、抓落实。换言之,不急于调整战略。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中国人寿关键的业务部门负责人至今尚未与袁力谋面,他们还不知道新老板将奉行怎样的经营战略。“国寿的特色是,作为国有企业,诸如业务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等都得向保监会申报获批后,方能推行。”他说。
与此同时,一边是保费增速放缓,一边是盈利压力加码,中国人寿腹背受敌。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