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是传统的保单分红季,不少投保分红险产品的市民会在这两个月陆续收到保险公司发出的《红利通知书》。很多人往往以分红的金额来判断自己购买的分红险,如果分红太少,消费者会质疑自己投保的保险产品。
对此,保险专家的建议是,分红险并非单纯的投资产品,不能将分红高低作为衡量产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不宜过分“纠结”保单分红金额的多少。对于分红险,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其保障功能,选择最佳的红利用途。每次付出的保费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即是用来提供保障的风险保费。这些保障是否全面,保额是否充足,才是消费者应该关注的首要因素。过度强调分红收益,会让人忽视保险最本质的保险保障功能。
投资型保险优势难显
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50%,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5.5%,与此同时,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6.5%,涨幅创三年新高,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绝大部分时间里,通胀率都将保持高位运行。
对比之下,6月份投连险的平均收益为1.30%,虽然与此前两个月的负值相比有所好转,但投资收益依然难言乐观。为应对通胀,自今年3月份开始,多家保险公司纷纷上调冰封已久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但自5月份以来,大部分万能险利率维持了稳健作风,目前已公布的6月份结算利率大多保持在4%上下,仍明显低于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分红险收益率也PK不过五年期定存。
回归保障型产品
在此大环境下,投资理财、保值增值的目的在保险产品上似乎难以得到良好实现。不过,理财专家认为“保障性”才是保险产品的基本特征,投资保值等业务是寿险的延伸业务,在高利率的大环境下,购买保险更应回归其保障本质。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商业保险机构天生就有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提供保障是保险服务的根本,但近两年来,不少投保人更多地着重关注产品的回报收益。事实上,保险的基本原则是投最少的钱,购买最大的保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