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带有浓厚“中国情结”的美国友邦获准在上海经营寿险业务,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并首次将个人营销理念带入中国。两年之后,平安保险挺进寿险业务导入了个人营销制度,成为国内险企首家“吃螃蟹”者。
而那个时候购买了高利率保单的人,现在正在坐享和当时的高利率一样的每年的收益率,而且将持续未来很多年。这让国人意识到,原来保险不光能买保障,还能“赚钱”。
“买保险”是出于投资诉求还是保障需要?过分偏重前者,可能会“吃亏”,过分偏重“后者”,又可能会冒高风险,这是个矛盾。
那么保险是否是个人财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类别?保险代理人的建议,你信吗?但当他们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财规划师,或成为你的朋友之后,如何买保险,怎样使之成为个人资产中最有效的配置类别?
一场答谢晚宴
春节之前,深圳上海宾馆二楼的宴会厅,湘妹子俞江面对四桌客户讲了几句话就泣不成声了——她是平安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福田支公司业务主任,这是一场由她自己筹办的客户感恩答谢晚宴,她感谢的是这些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有的甚至成为了她的至交好友。
俞江1996年就加入了平安人寿,40岁的她可以称得上寿险界的“元老”。在中国寿险业,有许许多多个像俞江一样的资深保险代理人,都会在每年的此时举办答谢晚宴,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客户一种感谢。
正是这些元老级的保险代理人逐渐将各种类别的寿险产品“卖给”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保险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的背后是一部寿险产品发展史。
从记者获得的平安第一张寿险保单复印件来看,这是一份简单的人身保险,保费为1126元,保额仅达一万元,且保单只是一张纸。如今寿险的产品已发展成为包括传统个人寿险、投资型保险、少儿保险等多种多样品种,而保单成了一本厚厚的“合同”,一份保单所交保费数万至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已不算稀罕,保额数百万数千万也都不在话下。
记者了解,城市里的一些富裕家庭有的拥有10多份保险。传统的个人寿险仅是基本的保障需求,而投资型保险则成为了他们的“偏好”。
三分保障七分投资
“金裕人生”是平安人寿现在卖得最火的一款产品,这款于去年12月底推出的分红险,年交保费5万多元。
正如分红险目前是寿险市场的“宠儿”,在寿险保费占比高达七成。“30%左右是保障型的,其他70%是分红险等投资型的。”对于自己销售的保单,俞江如此分类。
金萍是平安寿险上海代理人,怀有同样的感受,“目前对投资的看重还是要多于保障的功能,两者结合的产品更受欢迎。”不过,市场上也有少数人将分红险列入保障型产品,但更多的人认为分红险是一种投资理财型产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