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篇关于保险的文章,不过很多次对着电脑,却不知从何着手。或许因为太熟悉,思绪太多;或许因为社会上很多人对“保险”这个字眼或多或少都比较敏感,怕上来被“砖头大赠送”。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保险在家庭理财中的重要性,其保障的功能或许是很多金融工具无法替代的。作为一个保险从业人员,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保险。
保险的起源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江湖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保险起源的故事,古今中外,有传说类的,有追根溯源讲诉历史的。事实上不管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拼三余一”,还是西亚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收取赋金救济制度;不管是3000年前长江商人刘牧的货物分担,还是14世纪意大利发起的海上保险,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转移风险,均摊损失”,因为谁也无法预知风险是否会落到自己头上。
话说很早以前欧洲的一个小农庄里,每年都会有一批人到大城市里打工挣钱,但是每年回来的时候都会少一个人,留下他的父母或妻儿在家没人照顾,这些人从此失去了生活的支柱,要靠村里的救济过活。有一天村长决定每个出去的人都自愿放在村里一笔钱,用来支付这一年没有回来那个人的家人的生活费用。从那以后,每个出去工作的人都可以安心在城市里工作了。
何为风险?
保险领域提到的风险一般是指人身风险,诸如“生老病死残”等等,这也是很多人不愿主动去考虑却又客观存在的。会造成人身风险最基本的两个因素,一为疾病,一为意外;长寿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一种风险。从更广的定义来看,现实生活中不仅会存在人身风险,人们还会面临着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职涯风险、通胀风险、心理风险、环境风险、赋税风险等等。有些风险可以通过规避、控制等方式进行管理,如尽量不去做危险系数高的事情,积极锻炼身体。但很多的风险往往存在于我们无法预知的领域,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之外,就像08年南方突如其来的冰冻雨雪,就像同年9月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我们很难准确预测“黑天鹅”什么时候会来临,对于这种不确定性,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才能尽量避免家庭财富的损失。
保险卖的是什么?
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X先生今年37岁,于2010年10月份通过申请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因之前有胃溃疡病史,如实告知后保险公司要求进行核保体检,所投保三家公司A公司正常承保、B公司加费承保,C公司拒保。生效日分别为2010年10月25日和27日,重疾观察期90天,保额共40万元,所交保费16423.7元,20年期。2011年2月份客户因病痛再次到医院检查,最终诊断为十二指肠癌,符合重疾赔付条件。客户将该情况告知保险经纪人,11月下旬递交理赔申请,时至上个星期40万理赔款已经全部打到客户账上。这是我身边业务同仁刚刚处理完的理赔案子。
一份保险计划书,年交保费16423.7元,20年交,保障重疾以及身故高残,保额40万,其中30万保至88岁,10万保至85岁,无分红。这份计划或许会给人一个直观的印象:20年共交将近33万,投入时间50年左右,如果没得重大疾病最终满期返回那可怜的40万,早被通胀吞噬掉了,IRR更是惨不忍睹。然而正是这份貌似“不合算”保险计划,帮了客户的大忙。若从收益的角度出发,16423.7元保费换来40万重疾保额赔付,相信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以得出其“收益率”。此外当时客户同时投保的保单中还有40万20年期的定期寿险,年交保费1688元。以及两张意外卡单,基本保额20万,年交200元。X先生的妻子也投保了A公司的重疾险,并做了夫妻互保,附加了投保人身故及重疾豁免保险。但因生效日为12月份,X先生确诊癌症时还未过90天的观察期,因此没有享受到豁免的权利。
您也许会说这个例子太极端,不过正是因为风险发生的时点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单纯机械的用投资收益去评价保险的好坏,或许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保险卖的是保障,是人的生命价值,是一种立于不败的机会,而非收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