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深度评论 > 正文
平安保险诚信受质疑,让投保人难以安心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今年以来,在中国保监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保险消费者权益得到了有力保护。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各保险公司是第一责任人。

  根据中国保监会日前下发的《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从2013年1月1日起,寿险销售误导将正式引入责任追究机制,销售误导行为严重的寿险公司可能将面临责任人被开除的处分。

  从今年2月16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寿险销售误导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保监会对保险销售误导整治屡施重拳。4月22日,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就对平安人寿违规短信进行了约谈,之后又推出了《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治理销售误导以来,首家遭保监会约谈的寿险公司,平安人寿声明称诚信经营、规范展业是公司一贯倡导的基本行为规范。公司将强化各项制度规范,进一步加强营销员展业行为的管理,提高营销员规范展业行为的自觉性。

  那么,平安真的如其所说一样诚信、规范展业吗?投保人严盘英对此的答复是:平安营销员销售过程不诚信,平安保险让投保人难以“平安”。

  销售误导层出不穷严盘英家住江苏南京,是位空巢老人。她通过本报与搜狐理财联合开通的“保险投诉绿色通道”投诉称,平安代理人误导她购买了平安金裕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我已68岁,根本不可能作为投保人。但平安代理人却将我在广州生活工作的女儿作为投保人。女儿户籍都在广州,完全不可能到江苏投保。”说起投保时所受到的欺诈,严盘英老人语气提高了好几度。严盘英说,平安代理人不仅在她投保时把电话、年龄写错了,还代她签名,尤其是向她讲解时,故意混淆保费与保额,“欺骗手法太隐蔽了”。

  尽管严女士的保单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但严女士认为,平安保险应加大保险销售的透明度,杜绝误导现象。

  与严盘英一样,上海市民张先生也遭遇到平安营销员的忽悠。

  张先生投诉称,平安保险上海公司代理人在产品说明会上承诺:“支付5万5年后可获6万高额回报”,和他同去参会的邻居、朋友很多都被诱导购买了一款名为“智富人生A”的所谓理财产品,他还一下买了两份。哪知道去年10月要求兑现承诺时,却被告知只能领取9万多元。

  “我投保时花了10万元,5年利息也有1万多元,买了平安所谓的理财产品后,却只得到96000元。平安这不是骗子又是什么?”张先生说。

  上述遭遇并非个例。记者在世纪保网的投诉页面看到,仅今年4月以来,消费者关于平安保险销售误导的投诉就有50件,占到其全部投诉的近一半。

  而来自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据中国保监会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人身险公司涉及销售误导2090个,占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83.97%。其中,平安寿险以261个投诉位居被投诉销售误导保险公司的第二位。

  何时才能投保“平安”根据保监会的通报,保险销售误导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印制带有误导客户内容的宣传材料。二是营销员在条款解释时夸大承诺收益、不如实告知投保人权利等。三是模糊保险产品和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界限。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