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民间称“非公经济36条”。国务院首次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业。从此,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大鳄铤而走“险”,想方设法参股保险公司获得牌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其他行业盈利前景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进军保险业,希望“险”中求胜。随着“非公经济36条”的贯彻落实,国内保险市场的门槛进一步放低,让很多民营企业看到了发展的商机。
早在2004年,在雨润集团(《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以647.55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9名)董事局主席祝义才倡导下,雨润集团等6家江苏民企组建了“江苏投资联盟”,酝酿创办利安人寿。“非公经济36条”发布后,江苏投资联盟加快了筹备利安人寿的步伐。这一项目从筹备到申报,历时3年,2007年7月,利安人寿筹备方案上报中国保监会。从申报到批准,又经过4年,终于闯过“险”关。2011年7月14日,保监会批准设立。8月23日,利安人寿在南京开业,祝义才任董事长。利安人寿注册资本金达到10亿元,其中雨润集团占股20%,为第一大股东;江苏省国投、交通集团各占股10%;利安达集团、红豆集团、月星集团、远东控股集团、弘辉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华海科技产业集团等6家江苏民营企业持有其余60%股份。
天茂集团是湖北荆州的一家民营制药企业,在“非公经济36条”的召唤下,2007年5月,天茂集团以身试“险”,以现金认购国华人寿发起股份5997万元,占国华人寿注册资本的19.99%,成为第一大发起人股东。2008年1月,天茂集团又投资1.1亿元,同样以19.99%的持股比例成为天平保险的第一大股东。这样,天茂集团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财寿两张保险牌照的民营上市公司。一般而言,寿险公司实现盈利需要7-10年时间,而天茂集团却履“险”如夷,其参股的和国华人寿居然开业3年便实现盈利,2009年全年度,中资寿险公司增速排名中,国华人寿位居全行业第一名,增幅超过了3倍。
然而,目前来看,民营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的处境不容乐观,在市场份额被几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牢牢占据后,民营保险公司仅能从中获得可怜的一小杯羹。
根据万得资讯数据统计,国内34家中资寿险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共计5395.6亿元。保费收入前10家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人保、泰康、太平人寿、生命人寿、阳光人寿、国寿存续)保费收入共计5038.2亿元,占市场份额93.38%。而5家民营寿险公司(民生人寿、合众人寿、正德人寿、信泰人寿、国华人寿)保费收入只有153.37亿元,市场份额仅占到2.84%。
国内36家中资财险公司上半年累计保费收入共计2417.8亿元。保费收入前十的公司(人保股份、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产、国寿财产、阳光财产、天安、出口信用保险、安邦保险)均为国有企业控股。这10家财险公司上半年累计保费收入达2097.6亿元,占36家公司全部市场份额的86.76%。其他民营保险公司和民营资本占股的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不足10%。
无论是从寿险还是财险的市场情况来看,民营公司虽然都在积极介入,但所占市场份额极小。背景强大的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地位难以撼动,于是,民营资本开始转变进入保险行业的方式,邀请势力雄厚的国企“入伙”或参股国有保险公司。比如,浙商保险、中安保险、信安保险、中原保险、安康保险、中融保险、人和大众保险、德康保险等都有政府或大型国企的身影。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