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就曾呼吁:“国务院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意见以及上海的38条意见均要求对非公有制资本实行‘非禁即入’,即只要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非公有资本都可以进入,这些行业包括某些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业等。但实际上,部分领域的开放还是非常有限,大量‘玻璃门’依旧存在,(非公企业)一头撞上去,还是发现有门槛和障碍。”尽快除掉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和“弹簧门”,才是解决民营企业生存困境的根本途径,才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梁信军也说:“民营企业要做强,不要等政策,反而要超前于市场,更应该寻找与国企和跨国企业的合作机会,在合作中成长。”这就是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的魄力、胆识和智慧。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2003年中国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为3010.8亿元,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2010年达到1.06万亿元。但是,只有3亿人口的美国,拥有人寿保险公司1200多家,从业人员7万多,寿险保费收入接近2万亿美元。而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只有34家中资寿险公司,截至2010年末,中国的寿险深度仅为2.67%,寿险密度仅为794元/人,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的寿险深度为12%,寿险密度为1500美元左右,我国寿险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民营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虽小,但同时其也拥有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寿险为例,我国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近10年复合增长率近30%,未来几年或将保持10%-15%的年增速,保险业将维持快速增长。
如果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不能占据较大比重,我们就还不算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同样,如果民营保险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中不能占据较大比重,我们也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6年、“新36条”颁布1年后,中国民营企业家依然任重道远。
千难万“险”只等闲,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有理由期待民营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