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深度评论 > 正文
中国人寿的保险已不“保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从“代签门”到“骗保门”再到如今“泄露门”,保险业巨无霸中国人寿正经历空前的信誉危机。
  业绩结构畸形

  无论中国人寿怎样解释,也无法掩饰目前保险业存在的“客户共享”乱象。“很多时候你成为了某家银行客户也就意味着你成为了该行旗下寿险公司的客户”,业内人士如是说。

  保险公司盈利周期长的特性导致多数公司难以很快产生利润,而股东的需求和保险公司本身的特点导致其对利润追求更加急功近利。而保险业务员的收入完全与其业绩挂钩,这导致了保险业务员往往会为了业绩而违规,而其上司往往对此也持鼓励态度。

  产品惹的祸?

  银保业务属于短期行为,前期投入经营费用短期难以收回成本,但公司又要考核利润,因此保险公司将盈利转向资本市场。通过银保业务短期收入,借助资本市场有限的投资渠道获取盈利。这也是银保业务为何被更多的保险公司青睐的主要原因。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是符合保险产品分红原理的,也是符合保险监管部门预定利率限制原则的;而短期性和偏收益性产品更能满足公司规模发展和投资资金的需求。因此银保产品本身并没有问题。

  银行保险的投诉主要原因来自于一线销售人员的“误导”,其背后的实际推手是保险公司苛刻的业绩考核制度,业务人员为了达成指标,银行一线销售人员为了行内的考核和“潜规则收入”,容易存在夸大或承诺收益等销售误导的风险性。

  法律漏洞不应成为借口

  而法律监管方面的不健全、不完善,又给了保险公司乱来的空间。就个人信息保护而言,目前中国尚无一部统一的专门性立法,且各企业并未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操作上也多不规范。一旦其内部管理存在疏忽和漏洞,如技术问题或被个别工作人员利用,就容易发生信息泄露。

  另一方面,虽然保监会出台多项管理措施,规定保险公司不得隐瞒和欺骗投保人,更禁止商业银行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但基层保险业务员在银行网点进行销售误导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

  难道因为固有的法律漏洞,保险企业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钻营,罔顾商誉和客户利益而不理?

  怎样让保险真正保险?

  1月保险业业绩近七年来首次未能实现开门红,一方面险企面临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挤压,另一方面也在为其此前的野蛮发展付出代价。要扭转颓势,不能光指望企业自律,也要尽快将法律法规完善。同时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