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担保公司陷入低谷,保险公司却开始抢食类担保业务——“无抵押贷款保证保险”。
平安财险近日表示,除了目前开展的一年期短期业务之外,正在申报一年以上期限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同时计划在更多城市开展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太保财险预计未来承保量上会逐年增加。
在保险业界看来,在个人或小微企业融资难待解的大势下,利用保险方式纾困很可能是待开发的蓝海。2012年伊始,包括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在内的保险公司均扩大了相关保证保险的承保范围;平安产险则在6个城市启动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
“政府推动”VS“市场驱动”
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担保业务,即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保证保险,继而从该保险公司合作银行获得一定额度的贷款。如果该企业出现违约,保险公司将承担部分或全部赔付责任。
和银行贷款多有抵押物不同,保险公司在进入小微企业融资市场时多瞄准的是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市场。由于小微企业资金规模小,信用背景查找困难,且保费收入往往不高,风险很大,在客户挑选、风险管控方面投入成本较大,保险公司此前进入该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2012年以前,为了纾困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部分地区的政府机构积极推动保证保险业务,与保险公司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是贷款保证保险的最初模式。
例如,太保2010年12月起在上海试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正式与上海市科委与金融办联合试点。购买相关保险的企业须通过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统一预审。在首期贷款时,对每一个试点单位,由政府建立100万元的专项风险补偿基金,一旦出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逾期不还,上海市科委风险补偿金将承担25%,保险公司承担45%,银行承担30%。
太保产险一位人士解释,经过政府部门推荐的企业一般具有比较良好的信用和发展前景,恶意违约的可能性降低,减少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当然,如果有其他好的模式,太保也会积极尝试。
最早于2009年试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宁波模式也由政府机构推动,但与上述模式有所不同,企业能否获得承保主要由银行和保险公司风控部门审核确定。企业违约风险主要由银行、保险机构共担,宁波市政府则建立了超赔补偿机制,对保险机构在该保险项下赔款总额超出当年保费收入150%的部分,给予合理补偿。
2012年以来,保险公司加快了信用保险市场化运作的步伐。2012年起,浙江全省推广以宁波模式为雏形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参与的保险公司由之前的2家增至5家,包括人保财险、太保财险、浙商保险、安邦财险、中银财险。
2012年,太保财险浙江分公司与工商银行(4.08,0.01,0.25%)浙江省分行联合推出“易保贷”产品,工行和合作保险机构按约定比例(3∶7)承担贷款本息损失风险的贷款业务。
平安财险试点开展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市场化最为彻底,其目标客户不局限于个别地区和特定行业,且没有采取和银行或政府风险共担机制,由公司自担风险。
“2000年发生的车贷险问题一直提醒我。如果责任区分不清,当信贷损失增加的时候,会产生不少理赔纠纷。”平安财险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宋光洙说,现在这种模式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