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放心保运营总监张焘认为,保险理财产品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在中国理财市场井喷之时,以低门槛、高收益、短期限的特点占了先机。但是,不得不清醒地看到,专业的理财金融产品将会逐渐比挂名保险的理财产品更有优势。所以,互联网保险的转型势在必行。在张焘看来,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先将互联网保险市场做更彻底的细分。目前的互联网保险市场有很多都还没有去深挖,没有做细分研究以及定位。只有彻底细分、重新定位之后,才能找到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开发出这片蓝海。
当下,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互联网上的保险市场,产品同质化问题都非常严重。尤其是在保险“触网”之后,网络使得无数差别不大的保险放在同一平台上,消费者更是无从选择。于是,在某一个独具噱头的产品出现后,大家蜂拥而上。因此,安联财险副运营官宋玄壁也提出,保险不能死守原来的方式,必须要创新。
需要分清的是,创新与打造一个噱头重新包装产品是两回事。宋玄壁强调,创新要跳出一些框框,但是不能过度。而什么叫真正的创新?是有客户需求来实际支持的,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需求。
综合以上观点,不难发现,无论是让保险市场细分得更彻底还是产品合理创新,其基础都是要满足消费者需求。说到底,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并不等于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而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设计的产品,才有可能从互联网上突围而出。
以互联网的思维做保险
就像互联网金融并不是把传统金融搬到互联网上一样,互联网保险更多的也应该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保险。
用张焘的话来说,互联网就是一种“语境”,它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在保险行业中,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沟通不畅。互联网恰恰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等交流的语境,这是在启示保险公司,再不把端着的架子放下来,这块市场就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互联网用户,即保险公司的潜在客户们,他们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提升客户体验,正是在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后,保险公司最需要做的事情。
在大数据时代,用互联网思维做保险也意味着将大数据运用到保险业中。尽管互联网在客户体验上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同时它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大数据”的便利。保险“触网”之后,要收集、整理、分析产品和用户数据较之以往相对容易,保险公司能更了解客户,而消费者也能在网上买到根据自身反馈的数据所设计的“定制”保险,可谓双赢。
然而,无论是收集数据还是转变姿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真正将互联网的思维运用好,并将其付诸于互联网保险的突围战中,确实是对保险公司不小的考验。(文章来源:新闻晨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