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主业、防控风险:3万亿保险市场开年新命题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十二五期间,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保险业总资产从2011年的6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数字给出最具说服力的答案。在服务和改善民生上,截至2016年底,共有17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承办大病保险业务,覆盖9.7亿人;2016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17.7亿元,参保农户约1.9亿户次,前三季度提供风险保障1.42万亿元;地震巨灾保险运营平台正式上线,出单数量合计18万笔,提供风险保障177.6亿元;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4855亿元,覆盖5万家企业的1042万职工;2016年前三季度,医疗责任保险为医疗机构提供风险保障700.3亿元,同比增长79.5%,而校方责任险同期为学校提供风险保障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2016年前三季度贷款保证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及个人获得融资545.3亿元;2016年为8.22万家出口企业提供了4167亿美元的风险保障;截至2016年底,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659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7万亿元;中保投资已经累计募集资金总规模超1500亿元。
不仅如此,保险在完善社会治理的作用不可小觑。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副主任何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例说道:“在商业车险费率框架体系中扩纳了类似NCD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的指标。NCD系数与出险次数、保费挂钩,如果一年内出险次数多,NCD系数便会上涨,保费随之上涨,反之亦然。这使得小额赔付案件减少,而更为重要的则是通过经济杠杆促进了驾车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降低了社会整体的风险成本。”
在此基础上,项俊波在2017年监管会上将保险业服务大局的定位进一步概括为“强化保险的保障属性,努力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强化保险的长期属性,努力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保险的社会属性,努力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抓手;强化保险的产业属性,努力成为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的支柱产业。”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社会资本纷纷表达了申请保险牌照的愿望,其初衷是为了发挥保险服务大局的作用,还是试图将保险公司变为融资平台,需监管格外谨慎。
对此,保监会发改部主任何肖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监管对保险牌照的审批流程和标准一以贯之,不存在松紧、快慢之分。整体而言,保险牌照的审批把握企业自身条件要过硬、服务国家战略、关注空白区域和支持专业创新等原则,未来还将出台严格股东准入标准、强化股东穿透监管和强化股权结构监管等规定。”
做到“管得住、放得开”
十二五期间,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保险业总资产从2011年的6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1万亿元,年均增长20%;我国保险市场规模先后超过德国、法国、英国,2016年有望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从2011年的478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前三季度的2276万亿元;赔付从2011年的392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