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股市、汇市、期市、楼市、原油等多个市场都爆发了剧烈波动,打乱了许多人原本的理财规划,越来越大的投资亏损缺口正一步步击溃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逐步显现,百姓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通货膨胀、失业威胁、荷包缩水等问题接踵而来,未雨绸缪、准备“过冬”,眼下几乎成了普通百姓的共识。
先保值才能增值
太平人寿保险理财规划师黄宜平指出,理财规划首先要从保障开始,只有先保值,然后才能增值。他也表示,不应该把投保看作一种投资行为,简单地用投资的思维去计算回报率,“没人能计算个体对应于某一风险的几率”。
人一生所遭遇的危机中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客观存在的大环境,是导致个人家庭财务状况面临危险的“外因”,一般来说遭遇了就只能积极应对,却是无法避免的;而个人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所可能带来的危险则是“内因”,一般可以根据投保相应的保险,把危险造成的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保险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强制储蓄的手段,让投保人自发地为将来储存一笔积蓄,到了关键时刻可以安然应对财务危机。
对于理财步骤,黄宜平表示,第一步从发生几率小、影响却最严重的风险开始规划,如意外、身故、重疾、医疗这几个方面,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家庭经济形成严重的冲击,要着重考虑。在建立了基础保障之后,第二步就可以将大部分躺在银行“睡觉”、没有投资渠道的资金购买些稳健、保本的理财产品,并且理财计划应当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此外,保险理财并不意味着就是去购买投资型理财产品,通过高抛低吸赚取差价从而获取收益。相反,近期投连险、万能险正处于风口浪尖,风波不断,普遍收益率较低且风险较高。投保人可适当降低投资方面的关注,而应当回归保险的本质,把重点放在产品的基本保障功能上。
保障产品以分红型为主
市面上林林总总的保险种类有不少,每个种类又有不同设计的产品若干款,让人眼花缭乱。如果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投保人该如何挑选出最实惠、最急需的产品保障财务状况和生活质量?而不少投保人也想看一看,保险专家们自己又会买一些什么样的保险产品。
记者向一些业内人士了解情况,发现他们将需求基本锁定在寿险、医疗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等险种上,而各人根据年龄、身体状况、收入水平的高低,搭配有所不同,保险额度也各有所需。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建议以各险种的分红型产品为主,因为这类产品往往可以通过保额分红的方式增加保额,抵御通货膨胀,防止保单贬值。
1.寿险
海尔纽约人寿营业处经理曹一平指出,一般可供选择的寿险种类主要有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寿险,但保费各有高低,投保人需要综合保障功能和自己愿意承受的保费支出来考虑投保项目。他表示,在比较保费之后可以看出,只提供定期身故保障、没有储蓄功能的定期寿险最经济,定期寿险不仅保费低、保障高,且在三年之内可根据自身的状况转为终生险和两全保险。
定期寿险以死亡为给付条件,如果被保险人亡故,受益人可以得到一笔赔付,减轻其生活压力。在选择上可以着重看一些费率低廉、同时保险责任覆盖意外、疾病所致的身故或身体全残的产品。
2.健康险
主要分为重大疾病类、医疗报销类以及住院津贴类。
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家庭成员一旦突发重大疾病,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不但收入可能中断,还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随着医疗费用越来越高,想要避免健康危机造成的财务危机,及早投保健康险是上策,一来有备无患,二来趁身体好时投保,保费低还不易被拒保。投保时,重大疾病保险应该是主选,而普通的小毛小病可通过医保解决,30岁前可不作商业医疗保险考虑。
商业医疗保险分为费用型和津贴型两种。所谓费用型是指被保险人的合理住院费用按一定比例(一般为80%左右)由保险公司报销,报销额度以保险金额为限;津贴型则与被保险人的住院费用无关,合同约定了被保险人住院后每日给付的住院津贴额和累计可给付的天数,被保险人可在出院后凭住院与出院及诊断证明等材料到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而通常不需要任何单据。
保险专家建议,有医保的人可考虑购买津贴型互补,而没有医保的投保人应首先投保费用型医疗保险。但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费用型住院医疗保险,由于报销基数计算方法的不同,被保险人一旦选择不当,在理赔时就会多花了保费反而少拿了赔款。在购买这样的产品时,最好首先明晰一旦发生理赔时,商业保险报销的基数是什么。
3.意外险
中意人寿上海分公司保险专家表示,如果从保障角度和性价比来看,意外险无疑是最实惠的选择。一般每年只需支付数百元即可获得数十万元的意外事故赔偿。投保人购买的意外险额度不需要太高,可以参考自己已经购买其他险种产品的额度来制定,只要起到补充提高作用即可。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