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投保指南 > 正文
银保产品投保陷阱 弱化时间回避风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我们有一些存期较长的理财产品收益很不错,1万元放一年能得900元左右!”面对记者暗访,某银行临潼区北大街分理处银保销售人员施展的“推销术”,堪称集“忽悠”大成的“典范”。

  “我们有一些存期较长的理财产品收益很不错,1万元放一年能得900元左右!”面对记者暗访,某银行临潼区北大街分理处银保销售人员施展的“推销术”,堪称集“忽悠”大成的“典范”。这位未戴工牌但身着工服的中年女性对记者介绍该款银保产品时,只字不提银保二字,“选购理财产品,应该按期限长短结合配置,短期产品灵活但收益较低,长期产品收益高,就相当于一款强制储蓄,存一万当年就可返现金600元,每年另有3%的高额分红,算下来就是9%的收益,还外送一份保险,收益、保障双丰收。”乍听之下的确非常诱人,但却经不起稍加追问——原来,每年返还600元现金的前提,是消费者须连续按照每年1万元的数额连投3至5年,而且分红的额度也压根无法确保达到3%。一来二去地算下来,9%的“高”收益原来只是水中花。

  事实上,上述“镜头”只是记者多日暗访中的一个片段。由此,我们总结出银保产品违规销售中的几大“忽悠术”,以利于大家擦亮双眼,谨防中招。

  销售陷阱一

  淡化产品“保险”属性

  在暗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市民对储蓄存款认同度高,因此一些银行销售人员故意将银保产品与储蓄存款混淆,降低人们的防范心理。比如销售人员在推销时会使用“存”、“零存整取”、“本金”、“利息”等字眼来介绍银保产品,同时以“收益比定期存款高得多”、“还能享受分红”等着重说服,总之就是刻意回避“保险产品”的真相。

  在推销方式上,银行工作人员使用的套路也类似,如会以“询问是否闲钱不用——介绍一款比定期存款收益高的产品——强调以时间换收益——建议先购买一份尝试”等套路进行。需要指出的是,记者发现个别销售人员在推销中使用自行印刷的宣传材料,而这些材料无不进一步弱化着产品本身的“保险”概念。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