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博鳌论坛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的一番话,被认为是对陷入争论的中国养老金缺口的正解。“中国养老金缺口来自两处,一是转制成本和历史欠账,二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戴相龙指出,靠公共养老金养老根本是不行的。随后在第十届北大赛瑟论坛上,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王建也表示,一个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度肯定是不能支撑、不可持续的,即使过50年没问题,那再过50年也会出现问题。
实际上,投资受限的养老金,不仅不能给缩小“缺口”带来任何帮助,而且还时刻遭受着通胀的侵蚀。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则是在“无可置疑”中加速到来。
尽管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逐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企业年金、个人养老为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基本养老一家独大,在养老储备中占比超过70%.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亿多人,基金收入1.97万亿元,支出1.55万亿元,累计结余2.37万亿元。虽然养老金的发放当前有保障,但未来并不轻松。
从人口老龄化角度看,我国1990年是18个人养一个老人,2000年是10个人养一个老人,现在是3个人养一个老人,很快就将2个人养一个老人。因为,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2050年,每3个中国人中就将有1个老人。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尚不具备一套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不断加速增长的“老有所养”诉求,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