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板块回调,但空间有限。向下有内含价值(简称“EV”)支撑,向上有新业务价值增速预期,加之当前对保险板块的预期催化,长端利率抬升改善再投资收益和准备金补提影响超预期提前消化。
估值需考虑新增价值
“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是一台称重机。”国信证券分析师王继林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股价是基本面和估值因素的综合反映。自2007年以来,A股市场保险公司历史估值在趋势上经历了从显著高估到估值回归、之后又低估的过程。若以2007年末股价和估值的历史高位计算,上市险企大概花费10年时间消化之前高估值的泡沫。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险企主要通过两个方式逐年消化高估值:一是内含价值的稳定增长;二是股价的下跌或明显弱于内含价值增速的上涨。也就是说,上市险企依靠“内含价值增速>股价上涨幅度”来逐年消化,这也是近几年来保险板块实际发生的事情。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表示,内含价值的评估还受到精算假设的影响,包括投资收益率、风险贴现率等。保险股主要的估值指标为股价与每股内含价值的比值(简称P/EV)。不同的精算假设会导致内含价值的口径不同,从而使得P/EV失去可比性。
杨荣进一步分析说:“A股上市险企在评估内含价值时使用的精算假设基本相同。投资收益率随着年份不同而变化,但基本在5%左右。中国平安、中国
太保的风险贴现率假设为11%、
新华保险为11.5%、
中国人寿为10%。在相同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越高,内含价值越高;风险贴现率越高,内含价值越低。”
王继林表示,本次保险板块的独立行情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对龙头公司的估值溢价。如平安寿险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开始披露较多的精算数据,特别是在保险三差盈利结构方面的数据,这是影响保险估值的核心变量,市场开始对龙头公司估值给予溢价,这是本次保险行情异于之前的最明显特点。
这意味着今后对保险公司的估值,一是若保障类业务的渗透率已经很高,则更大意义上相当于对存量保单价值进行评估;二是若保障类业务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空间,则是除对存量保单价值进行评估外,还需考虑未来新增的价值,即新业务价值部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