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是出于良知而非公关。有人说,韩亚航空的致歉信是一种“危机公关”,如果从广义上将“危机公关”定义为善后措施的总称,这说法也没错,不过,这道歉更多地是出于良知,与本土企业惯常的“危机公关”在理念上根本不同。如今国内企业热衷的“危机公关”,往往是指努力掩盖危机,减少需要承担的责任。一旦发生负面事件,公关往往是三部曲:先通过各种关系撤稿、删帖,将事件的传播减到最小;然后和当事人进行谈判,花钱封口,息事宁人;如果仍然不行,就尽量把责任推给其他机构或者本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如“临时工”。这一过程中,包含着精细的技巧和复杂的运作,但唯独没有真诚和担当。在三聚氰胺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中,三鹿公司也是首先采用删帖、撤稿的方式应对危机。而当年双汇瘦肉精事件后,该公司召开了一个“万人道歉大会”,动静似乎比登报道歉更大,但道歉大会上却又出现了高呼“双汇万岁”口号的闹剧,事后有媒体爆出,道歉大会背后有公关公司的策划,精明有余,担当不足。放眼国内企业,能够出于良知而主动为自己的错误表达歉意的,仍然十分鲜见。
树立良好公众形象是勇于担当的结果而非目的。也有观点说,韩亚航空的高调道歉是为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好感,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这似乎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国内企业遇到危机时,为何不采用这种提升形象的手段?这就涉及到目的与结果的不同定位。树立良好形象,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是企业通过勇于担当等各方面长期出色表现所赢得的一个结果,而不是每做一件事之前所必须考虑的功利性目的。国内很多企业恰恰把树立形象当作功利性目标,即使从事公益活动也要精心考虑性价比,邀请记者,广泛宣传,一定要让公众知道他们的爱心,颇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感。在这种思路指引下,他们不会把“主动道歉”作为提升形象的选项,因为道歉代表着低头,形象会打折扣,而且道歉和担责还意味着主动承担更多责任,不大合算。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