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琴说,那时大家都对保险营销很陌生,不知道向什么人推销。满大街的“保险先生”、“保险小姐”走街穿巷推销保险,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许多寿险营销员饱尝白眼与讥笑,跑累了双腿可能还推销不出一份保险。后来,他们摸出了一条营销之路,就是向理发店、小饭店、小商店等个体户老板推介,因为这些人没有社会保障。1995年后的两三年里,他们主要找个体户推销保险;接着又把营销方向定为写字楼里的白领阶层,但这个阶层因大多有社会保障,发展速度并不快;此后又把民营企业老板定为目标客户,还有选择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不过好像都不是特别好。
“当时买保险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就是抱着好玩的心态,试一试就买了一份,还有就是看在朋友面子上去买的,真正有投资理财意识的是极少数。”寿文涛告诉记者,他卖出的第一份保单就是到朋友那里去玩,朋友临时走开了,他就和朋友的同事闲聊起来,结果介绍了几句后那个人就直接拿钱出来买了一份。“当时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由于一份钱也不多,很多人就直接从钱包里拿钱出来买了,尤其是在一些市场比如环北小商品市场,很多商户都是直接拿营业款缴费购买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