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13万亿受托资产的高峰上,信托业正放慢脚步,等待自己的“灵魂”。
始于2006年的信托“大爆发”中,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委托人自身为受益人(即“自益”)的资金信托一骑绝尘,成为国内信托的代名词;而以公益、家族传承等目的,以他人为受益人的“他益信托”则长期停留在萌芽阶段。后者因合理使用信托这一法律关系实现风险隔离、个性分配,在海外被广泛采用,被视为信托业的本源甚至灵魂。
“直到最近还有客户问,信托能做他益吗?听完我们的介绍,(他)觉得信托比遗嘱好用太多了。”平安信托组合投资总监康朝锋说。
2013年“国办发107号文”、2014年“银监办发99号文”彻底改变了信托业的发展逻辑。资金信托脚步放慢之际,以家族信托为主力的“他益信托”发力追赶。
本月24日,平安信托高调推出“鸿承世家”品牌,由资产配置、单一万全信托、家族信托三块构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其业务团队首次披露了运作细节。
新亮点:定制寿险
“我们早在2002年就试水了他益信托,是一款由机构设立的公益信托,至今还在管理中,累计收益超过100%。”康朝锋说。彼时《信托法》刚面世,信托“两规”尚未成型,堪称信托业“史前时代”。
2007年后,平安信托又陆续发行数款公益信托,均由机构发起;2012年9月,首款家族信托落地,以委托人后代为受益人,实现财富传承;2014年末,出现了首款由家族发起的以公益基金为唯一受益人的信托,期限为“永续”。
“鸿承世家”的客户规模从2012年开始快速增长,但至今不到200人、管理资产不到200亿,市场空间巨大。
康朝锋介绍,鸿承世家面向可投资金额3000万以上的人群,基础功能是资产配置,包括未来现金流预测、现金管理、专属产品定制、一对一咨询等服务,依托银行账户或财富终端的虚拟账户来操作,可跨市场、跨境配置金融产品。
“如果客户的资产规模继续往上积累,比如达到一个亿,我们会建议里面5000万做适当的传承安排,给他做家族信托。”他表示,平安信托发现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需求分四大类:资产配置、风险隔离、个性分配及公益慈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