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传统型养老险 > 正文
退休靠什么养老?养老资金准备何时开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倘若30岁的您,可以考虑不结婚,不用背负家庭的束缚;或许30岁的你和爱人也可以选择不要孩子,成为丁克家庭,但是我们谁也不能抵抗岁月的痕迹,谁也无法回避养老问题!

  高尔夫球场上,110岁的麦老太太挥动球杆,可是球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发现是一杆就进洞了,这破了自己和101岁的另一个老人一杆进洞的纪录!在电视上看着老太太灿烂的笑容,黝黑健康的皮肤,我想,她怎么能过得那么休闲,毕竟高尔夫素来是贵族运动呀,也许是她有很多的房产,现在在收租金度日,也许年轻时就提早准备了一生的财富,也许是继承…….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要怎么养老呢,我们期待什么样的退休生活呢?

  我们以江先生家庭为例来说明养老规划的问题,江先生一家税后月收入是1.3万,夫妻二人都30岁,江太太每月净收入5000元(税前工资6000元),江先生每月净收入8000元(税前工资约1万元),两人正常生活的必要开销(包括吃、喝、行、穿、通讯、家中水电煤气等必要费用)是月净收入的60%,每月的结余为5200元。

  假定双方在60岁退休,需要维持25年的退休生活,保证目前的生活水平,退休时开销至少是现在的70%,即13,000*60%*(1+3%)30次方*70%*12月=159,037元/年。退休后的25年总生活开销是5798,361。而通货膨胀以3%/年增长,退休前工资也以3%增长,那么每年的结余在退休时一共是:3057,767元,如果要安心25年的退休生活,缺口达到274万!当然你会说,我们还有社保呢,可是社保真的能填补这个缺口么?就算社保能补充这个缺口。可是您想过没有,满足自己的必要开销,是否就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生活呢?我们想去国内外看风光,还要娱乐,还要……等等这些提高生活品质的费用,而且,可能我们还会生病,可能也会在想退休的某时期会失业,我们每月的结余就显得那么不实际。所以我们要提前储备能够养老的足够资金!您可以使用七大捷径来达到象麦老太太的休闲生活!

  1、最基本养老保障――社保中的养老保险

  还是如上江先生家庭,按照2006年北京试用社保制度,(国发[2005]38号文件),如果交费最低年限15年,在1999年工作就开始缴费,在退休时领取养老金,江太太约2600元,江先生约3700元,退休时大概两人共领6300元左右。

  从退休时领取养老金公式中看出,比起目前每月是7800元的开销,再加上3%/年的通货膨胀,光靠社保的养老金还是不够的。

  2、天上掉下的馅饼――企业年金

  目前在我国,作为规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企业年金”制度,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而在这之前,许多企业,尤其是象国家电力集团这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早已建立了这样的制度。2006年联想集团拿到0001号的企业年金批号。具体来说,在企业中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单位和个人签订个人合同,就应该给工作5、10年以上的员工发放企业年金。例如,按照退休后以普通员工500元,高管1000元的标准发放,并且在职期间,单位和个人都按照1:1交费,或者是单位和个人协商交费比例。企业年金看似“天上掉下的馅饼”,但必要前提条件是,你在一个愿意为你缴纳企业年金的公司工作,而且也要工作一定的年限。这免费的馅饼不会人人都可以得到的,如果你是在绩效好的公司工作,又是高管,这种馅饼是会砸到你的。毕竟“企业年金”是激励公司员工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养老保险计划的监督机制很有可能出现漏洞,企业运行不力或倒闭时,养老保险资金还存在丧失的可能。

  3、灵活的养老方式――商业保险

  随着保险产品的日益多样化,我们不仅可以选择一种商业保险来辅助养老,而且可以采用多种商业保险组合购买。目前打着养老金保险的旗号的保险种类也非常多。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养老险,投资连结型保险。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呢?

  在实际中,可以使用如上保险组合方案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对于不同的客户来讲,风险态度以及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那么养老保险方案的组合也是不同。

  例如;如上30岁的江先生家庭,双方有稳定的职业,对理财组合的风险态度积极并且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如果用养老保险组合方式来筹备养老金,建议资金分配如下:投入在投资连结险上的资金占每月结余的70%(例如,其中投资于股票基金类积极账户为60%以上,随着年龄递减;而投资于债券类稳定账户为40%,随着年龄递增。),另30%投入到分红或纯养老保险方面,这样在补充养老保险的同时,可以享受一定的家庭保障,比如主险寿险或附加意外险等的保障。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