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要想靠自己存钱养老和靠子女养老都是不现实的。老龄化的高峰已经迫在眉睫,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人为地加速了中国老龄化的进程。几代人为控制人口规模付出了代价,“4—2—1”的家庭模式加上沉重的社会经济压力使子女们无暇他顾,以及当前大多数老人的收入水平都相当低,还有CPI的高速暴走,这些“中国特色”决定了依靠家庭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照料,对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都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就要靠政府和社会来替天下儿女尽孝了。如若不然,这几代老年人晚景堪忧。
就较为长远的规划,譬如“十二五”规划而言:一是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养老保障制度,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在做,而且初具雏形。在服务照料方面,基本原则是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可采取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应该去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服务。必须强调的是,养老是一门科学,所以无论社区服务还是机构服务,都要强调专业化。就中国的现状而言,这方面的差距还相当大。尤其在农村,大部分地区还是空白。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中国70%以上的老人支付能力都有限,所以养老服务必须走非营利的道路,而且政府要给予补贴。中国政府必须补上这一课,从规划上、从财力上支持养老事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