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分红型养老险 > 正文
如何认识企业年金保险的发展历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继社保之后,企业年金成为完善养老保障的第二大支柱。那么,什么是企业年金,如何认识企业年金保险的发展历程?以下是专家的详细解读。

  “所以,400万才够你养老。”顾小燕在400万前画了一个等号,又总结道。台下坐着的平均年龄28岁的听众凝视着白板上的算式,陷入沉思。联想请平安养老险的年金专家顾小燕做讲座,是在筹备企业年金的过程中,发现这件有利于职工的好事,没有得到积极回应。几个月后,中国首个在原劳社部备案的年金计划花落联想,被称为“劳社部001号”。这发生在2006年7月5日。“企业年金”的前世今生

  企业年金并非新生事物,其前身是补充养老保险。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逐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1993年、1995年、1997年,国家不断出文提到养老危机,但是,一直未有配套政策出台。直到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42号文)中,明确了企业交纳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可从成本中列支。这是“企业年金”四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顾小燕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是在2001年12月。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游学归来,觉得国外的企业年金发展得非常好,而中国还没有,认为中国应该把企业年金这件事做起来,就搞论坛,讨论在中国建立企业年金的可能性。

  顾小燕之前是北京工业大学教税法的副教授,与杨燕绥很快找到共同语言。学者与商业保险公司共同推动了企业年金在中国的市场启蒙,论坛形式也将官方力量囊括进来。从2001年首届论坛开始,每年一届,2004年论坛的主办方变成了保监会。

  2003年春,企业年金已经呼之欲出,该年度的企业年金论坛主题是确立养老保险公司在未来企业年金市场上的地位。保监会意识到企业年金未来将在中国养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保险业不能缺席”的认识下,主动牵头推动,税优政策都跟国税总局商量好了,因为“非典”,所有优惠政策都被收回。

  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陆续发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式确立,奠定了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发育不足与竞争过度

  企业年金成了少数人的消费品。做年金的企业以盈利优厚的央企和国企为主,被戏称为“富人俱乐部”。

  截至2010年底,企业年金积累基金2809亿元,而之前业界的预计是万亿规模,落差巨大。

  按照制度设计,企业年金应该成为我国养老体系第二支柱,第一、第三支柱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2009年底,从基金规模来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的占比分别是80.88%、15.51%和3.61%,真正起到支柱作用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可谓一柱独撑。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