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分红型养老险 > 正文
如何认识企业年金保险的发展历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继社保之后,企业年金成为完善养老保障的第二大支柱。那么,什么是企业年金,如何认识企业年金保险的发展历程?以下是专家的详细解读。

  如果说企业年金是新生事物,但它脱胎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的补充养老存量。最初,补充养老是以地方头筹、行业统筹方式进行。

  上海、深圳、天津、大连、青岛、厦门等十几个城市是先行者;行业统筹者是“五行一司11部委”,“五行”是四大国有银行加央行,“一司”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1部委”是冶金、航空、邮电、电力、铁道等11部委。

  1997年,国家就提出了建立全国统筹。2000年,国家又提出先建立省级统筹,逐步建立全国统筹,行业统筹必须下到地方。“地方统筹、行业统筹,容易造成贫富不均,而且资金缺乏监管。”一名财经评论员告诉记者。

  “行业统筹的钱都在北京集中管理,行业社保中心设在北京,全国都是参照北京标准来做的。若跟地方接轨,低13个百分点左右。”稳定风险使得一些“大户”按兵不动,直至今天。“行业统筹的转移并没有按照两个试行办法转成企业年金。”上述评论员说。

  政策面的利好欠缺亦对刚起跑的企业年金是个掣肘,税优是第一位的。纵观五年来的年金市场浮沉,大都是因为税收优惠政策。2008年财政部将税优比例从8.33%降至4%,相当一批需要做年金计划的企业陷入停滞和转向观望。

  此外,受托人的法律地位、集合计划缺失政策依据、投资品种受限、安全设计过度抬高成本,也都制约着企业年金的发展。

  与此同时,是年金市场的竞争过度。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五大行业,都有资格成为年金管理机构,国际少有先例。目前,97%以上的企业选择专业养老险公司作为受托人,但是专业的养老险公司很难赢利。

  平安养老险是第一家开始赢利的保险公司,其董事长杜永茂告诉记者:“要做这个行业,就要准备8到10年的投入,平安养老险截至目前有10个亿的亏损,我们计划2013年打平,开始实现年金盈利,正好十年。要把投资收回,至少得到2016年。”以商业逻辑求解制度难题

  两会看民生,民生看养老。养老,已是中国第一议题。退休“双轨制”则是矛盾的焦点所在。

  剖析“双轨”,不合理的内核体现在养老金替代率上(养老金与在职收入之比)。目前上海大部分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替代率可以达到90%,企业退休职工的替代率则为30%。而从企业年金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来看,企业年金可以提供的退休收入替代率为20%至30%,若有企业年金这一加数,将会大大缩小双轨之间差距。以“劳社部001号”联想为例,按照5%的投资收益率和5%的工资增长率测算,在联想工作30年的员工,退休前工资为6000元,退休后从社会养老保险和联想年金获得的养老金每月约为4000元,如果没有年金计划,只领取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退休金只有每月1300元。

  杨燕绥分析了美国公务员养老金的成分:税收与财政(与市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养老金)、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公务员职业养老金计划)、养老金投资收益(主要是债券),而中国公务员养老金全部来自当期财政预算。

  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看来,将中国公务员的养老金分出“基本的”和“非基本的”成分,基本养老保险并轨会很快,但公务员肯定会有“年金”,他“号召”网友向企业提出建立企业年金,“这是你们自己要做的,将来你们不要输在‘年金’上。”

  将基本养老金并轨,让“年金”赛跑,包含着大国民年金时代的构想,是一种以商业逻辑求解制度难题的思路。“企业年金”归属企业,“职业年金”归属机关和事业单位。

  2009年初,广东和山西、上海、浙江、重庆等5个省市被确定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