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源自尴尬业绩
截至6月13日,今年以来15只公募量化基金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9.6%;截至5月底,29只私募量化基金中21只取得绝对正收益,大多数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
然而,这一数字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一直以来,国内多数量化基金的投资业绩并不理想,尤其是高仓位操作和只是“类量化”的主题投资,业绩表现相对尴尬,这令量化基金成为高风险基金的代表。
那么,今年以来量化基金整体业绩相对领先,这是否仅是偶然?在很大程度上,这一相对领先的局面得益于量化基金普遍较高的仓位,因而能够在快速反弹的市场中快速提升业绩。追溯历史,在大多数的反弹市场中,量化基金均能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而在下跌的市场中,量化基金多数难以显现出较好的抗跌性。
此外,量化基金相对明显的纪律性,在当前反复震荡的市场中发挥了作用,最终避免了基金经理情绪对投资操作的影响。以我国股票市场为例,与国外相比,国内股市仅属于非有效或弱有效的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普遍存在,并且国内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比例非常高,由此,市场情绪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