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数量庞大“我们才是真正的空巢老人”
7月1日,在北京瑞普华失独老人救助基金启动仪式上,来自北京东城区的孙英作为失独家庭的代表领到了一笔救助款。虽然当天的主办方特意为失独者安排了一场文艺演出,但是坐在会场第一排的孙英一直低着头,不时用手绢擦拭眼泪。
孙英今年55岁,1997年,她时年18岁的独生女儿因病去世。女儿的离去让当年光荣的“三口之家”瞬间变成了孤寡户,原本的性格开朗的孙英也在无尽的悲痛中变得少言寡语,甚至自闭自卑。
“自那之后,我和丈夫平时就很少出门,害怕与街坊邻居聊天,15年来都是这样。”孙英说,孩子去世后自己的精神就极度敏感和脆弱,甚至听见邻居跟孩子打电话自己都会大哭一场,而这样的丧子之痛,随着年纪的增长也越来越深。
孙英的遭遇在中国已经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剧,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在中国,像孙英这样的失独家庭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插队,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也遭遇过下岗。但是与同龄人相比,我们这群人唯一的孩子也没有了,现在面临养老,没人为我们着想。”孙英说,他们才是真正的“空巢老人”。
失独者养老问题凸显专家称政府应出台帮扶办法
中国社会正在快步进入“老龄社会”,从传统来看,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的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失去之后,他们的就只能依赖国家和社会。但是目前,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