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儿防老观念越来越淡薄的今天,家长们早早做好了“花自己的养老金,住高级养老院”的打算。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十分严重,以上海为例,每5人中就有1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对青年夫妇常常要照顾双方父母4人和一个孩子,“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他们不堪重负
养老还要靠自己,但住“高级养老院”的梦想并非那么容易实现。据统计,上海的养老院分为高、中、低三档,低档的每月收费在千元以内,中档的为1200-2500元,高档的则在2500元以上。
然而,中国的年轻一代真的为自己的养老做好准备了吗?汇丰银行最新的一项全球退休生活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仅有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退休生活做了充分准备;3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退休生活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划;而其余59%的受访者虽然认为自己或多或少有一些计划,但当被问及退休后的财务状况时,他们之中90%以上的人表示没有清晰的概念。
35岁开始起跑经过计算,退休后的养老费用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假定目前A先生35岁,退休年龄为60岁,估计退休后再生活25年,再假定目前他每月消费2000元,每年的物价上涨率5%,年利率3%。那么,如保持生活水平稳定,退休后他每月基本消费为:2000×3.386=6772元,退休后再生活25年所需养老金总额6772×12×25=203.16万元。
203万元的预算仅仅是维持了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而当前人们对于退休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退休不仅意味着养老,而是意味着另一个高品质人生的开始。但问题是,基本的养老金保障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
目前,上海退休人员领取退休养老金的方式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按本人退休时上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个人无法改变这一数字,且中产以上的群体的生活质量一定会因此大为降低;过渡性养老金对于1993年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不得领取,对于在1993年前参加工作但之前工龄较低的职工,这部分养老金数额不会太大;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账户存储除以120计,即使高工资者个人账户数目可观,但也绝对不可能将养老金维持在退休前的高收入水平。
不少人选择基金定投加上商业养老保险的策略来增加个人的储蓄水平,保障退休后的高品质生活。仍以A先生为例,在定投基金产品方面,他精选几只优质基金作为组合,首笔投入10万元,每年再投入2万元,连续投入20年,累计投资50万元,以基金中等投资水平,一般可取得平均每年10%的投资收益,在A先生55岁时,投资本息合计约为180万元。此部分投资意图就是通过复利原理,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而在商业保险方面,购买养老年金商业保险,每年交费1万元,缴费期20年,55岁开始每年可以领取1万元养老金,一直领到80岁,在80岁时还可领取贺寿金,此外还享有每年分红和大额保险保障。保险部分的投资收益虽然较低,但是投资的目的是取得自身需要的各种保障。这部分保险相当于至少20万元养老金,加上基金投资本息180万元,A先生在55岁时,将拥有200万元养老金,可以满足正常养老需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