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老年人求职虽然受到年龄、身体等条件的限制,但他们丰富的经验无疑也是一块金字招牌,只要有一技之长,通常就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比如原单位返聘或加入其他公司。因为银发族丰富的阅历和技能水平是企业最为看重的,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只要身体尚健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就能够胜任相关公司的工作。另外,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使其养成了踏实、诚信的良好品德,这也是不少企业需要的。此外,中老年人才还能指导年轻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很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战斗型”老人:下海当上老板
除了利用技术上优势,退休后获得第二份收入,一些精力充沛、有一定技术、人脉等资源的退休人士,还下了海,自己做老板,知识转化为经济收入。
1998年退休后,搞了一辈子天线的肖教授建成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中国一些小城市出现了市内移动电话热,肖教授开发了30多种规格的天线产品,而国外品牌供应中国的只有2~3种规格。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肖教授就从国外厂商夺得90%以上的PHS基站天线的市场份额。到2001年海天产值跃上6000万元以上。肖教授在退休以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
另一个例子出现在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副研究员陈荣梁教授退休后,发明了“四防”眼镜,还开办了自己的眼镜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其实,创业之路,年轻人可以走,老年人也可以走。
有人说,60岁就是第二次40岁。在告别了房子贷款、孩子的大学学费等沉重的负担之后,拥有养老保险保障,足以让不少退休族有胆量释放压抑已久的激情,尝试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因此,最有创业激情的往往不是大学毕业生,而是部分刚退休的“白领”。
据国外研究,37~90岁是一个人出成果的时期。老年人拥有年轻人没有的丰富的工作经验、人脉关系和广阔的市场、客户资源。如果老人有人脉,有网络,有较强的创业热情,那么在退休之后尝试一下自己当老板是个什么滋味,也不错。可以说,老年人创业有先天的优势,比年轻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退一步讲,老年人创业即便失败了,还有一份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本养老金可以继续领取,不像年轻人没工作了就没饭吃了。
另一方面,老年人创业,非但不抢年轻人的饭碗,相反如果老人开一家公司,势必要招收年轻人来工作,等于还能为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
兴趣型老人:赚钱公益两得益
钱女士今年61岁,她原来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法语讲师。2003年5月,退休后的她组织小区和公园里的伙伴们成立了一个“俏老太合唱团”,在北京“五月的鲜花”歌唱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并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针对老年人的发声培训法。于是找她的人越来越多了,最后她们建议收点费用,开始一人一个月5块钱,后来是10块、20块,因为教了好几个地方,这样她一个月竟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后来她把一部分钱用来请专家来给大家上课,另外还和团友们一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儿童和患白血病的孩子。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