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两会”上,民生问题依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其中,养老金“双轨”制、养老金入市、修订《老年人保护法》已经成为牵绕着中国老百姓的重要大事,直接影响未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中国式养老如何解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多渠道解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专家建议,应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综合养老网络。
“从2013年开始,中国青壮年人口以每年700万的速度在下降,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却以每年将近700万的速度在增长。”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介绍说,“中国老龄化突出特征就是未富先老。”
养老资金“空账”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
所谓“空账”,是指尽管你的账户里名义上有钱,但实际上却只是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
杨燕绥教授表示,造成养老金“空账”的原因非常复杂。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养老保险是现收现付制,即当年的缴费(收)支付当年的支出(付)。当期工作人员的缴费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养老金,其退休时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工作人员缴费来支付,并代代相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较少的工作人员已经供养不起较多的退休人员。
此外,我国养老制度起步晚,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并没有实行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广大农村老百姓也没有提前存钱养老的观念和条件,实行市场经济后企业改制,国家才开始划出资金到企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社会账户。
不可忽视的是,养老基金的账户管理,保值、增值的运作也始终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在中国人的养老金有很多账户,基本养老保险账户、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城乡居民储蓄个人账户,还有消费积分计入个人账户,形成混账管理的局面。”杨燕绥表示,空账运营、养老金贬值,是中国养老金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巨大的空账需要填补,人们不禁担心,未来中国养老金的出路在哪里?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