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惠州楼市的养老需求主要靠深圳客拉动。据业内人士介绍,这里的“养老”侧重于“养”而不在于“老”,比如度假、休闲也算是一种“养”,以投资获取回报防老也算是一种“养”,退却到惠州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也算是一种“养”。
据悉,目前,深圳60岁以上的常住老人(包括深户和非深户)达40万,而全部养老院的床位只有3500多张,按每1000位老人来计算,每千名老人只有8.99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许多老人都面临着“入养老院难”的尴尬。
两年前,深圳市民政局、东莞市民政局、惠州市民政局在深圳共同签署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的签署使这一问题又多了一条解决之道――三市将积极探索推进异地养老,盘活三市福利资源,形成三市层次不同、内容有别、形式多样的互联、互补、互动的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发布三市养老服务信息,联合向社会推介三市养老机构,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惠州市民政局局长也向深圳的老人大抛“橄榄枝”,“我们那里风景优美、养老院规模大、入住率不高、成本低,非常欢迎深圳的老人能去看一看。”
有业内人士指出,《备忘录》的签订实施,将解除在东莞、惠州置业的深圳人的后顾之忧,极大地缓解深圳日益加剧的养老压力,促进中老年人向东莞、惠州流动,并在当地置业安家。对东莞、惠州等城市的近深楼盘来说,这自然是一大利好消息。
养老地产投资大收益慢
“养老地产”看上去很美,但通往养老产业美丽前景的道路并不顺畅,政策配套不完善、融资渠道缺乏、运营模式模糊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使养老产业面临不少难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无异于是传统的观念问题,有市民认为,根据传统的观念,老人养老就该在家养。这也是业内人士担心养老地产发展前景的一大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也有专家表示,对于养老产业的支持政策,目前仍然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政策方面的缺失也成问题。”这位专家表示,对于急速发展的养老地产行业来说,政策支持缺乏从拿地、建设与经营阶段,开发建设企业都是一头雾水。养老地产尽管前景看好,但其巨大的投入和缓慢的收益,使得其发展需要依靠国家配套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国外,政府会在税收、土地取得、贷款等方面对养老地产进行一定的优惠。而国内除部分地区外,尚无明确政策表示可以对养老地产的开发过程提供优惠。
同时,作为为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的特殊社区,其投入将高于普通的地产开发。如老龄社区需要的大面积无障碍通道、慢速电梯等,成本比普通商品住宅社区要高出近1/3。此外,如医疗保健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大量的医护及配套设施设备,对企业来说是很重的负担。
专业人士指出,养老地产区别于其他居住产业的显著特点是机构要提供各种满足老人需求的服务。因此养老地产的任务是两大类,其一是根据老人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居住环境并建设住宅。二是运营和管理养老设施,直接为老年居民服务。中国目前在新的养老机构的建设上,沿袭了其他产业注意硬件,不注意软件的弊端,缺乏许多相应服务。
此外,即使有限的服务,也普遍存在低质量、相对费用高的情况。目前明确属性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与普通商品房不同,其建设用地属性为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使用年限50年,项目只有大产权证,每套房源并无小产权。在此情形下,养老地产的投资需要很长时间,一般的年投资回报不过10%。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