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理性地改革养老保险“双轨制”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只有提前做好养老规划,科学地储备好自己的养老基金,多种途径和方式筹措养老金,才能解决好养老问题。专家表示,要理性地改革养老保险“双轨制”。

  问题的关键不在“双轨制”,而在于较大的待遇差距以及背后的责权利不对等。

  记者: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8年以10%左右的涨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使此类人员养老金水平有了近一倍的增长。虽然如此,由于养老“双轨制”的存在,相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个问题也被社会各界广为诟病。在您看来,这些不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郑功成:“双轨制”也好,“多轨制”也罢,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双轨制”下较大的待遇差距以及背后的责权利不对等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从国际上看,德国、日本等国家实行的都是养老双轨制或者多轨制,并未引发类似我国的公众不满,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多轨制只是适应不同群体、不同情况的制度安排。这些国家不同轨道之间的养老金待遇没有我们这么大的差距,而且每个轨道上的养老金领取者都履行了缴费义务。

  反观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既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又能在退休后领取到相对丰厚的养老金,其退休待遇的调整是与在岗者工资增长挂钩的。而企业退休人员不仅在岗时需要缴费,而且待遇调整与物价等因素挂钩,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正是由于这种制度安排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两个群体从当年的差距小到现在的差距大,导致了社会分配的不公,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记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有的人认为应快速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或大幅下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将“双轨”变“一轨”,请问您是否赞同这种解决办法?

  郑功成:“双轨”变“一轨”是很多人的希望,从改革的目标来看,当然应当成为必然选择。但要清醒地看到,这样的转变涉及数以千万计的人的切身利益,如果采取过激的、暴风骤雨式的并轨办法,将会遇到巨大的阻力,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积极行动、尽早行动,但分步推进,可能要好一些,因为任何公共政策的调整都要以凝聚多数人的共识作为前提。因此,改变养老“双轨制”稳妥又有效的选择,应该是在植根现实国情的基础上,走理性而又中和的改革道路。否则,我估计还会停留在原地。

  消除两大制度间的筹资机制差异、财务机制差异和待遇调整机制差异,实现并轨也就水到渠成了。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