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于消除“双轨”间差距,实现养老金待遇的公平的路径,您是否有考虑?
郑功成:我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把握好三大步骤。
第一是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在现行制度框架的基础之上,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履行参保缴费义务,建立责权利对等的公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是优化这一制度的待遇结构。即将其退休金由当前单一构成方式,改为由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共同构成的合理结构。其中,基本养老金等同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类似于企业年金,经过这样变革,两个群体的基本养老金应当缩小差距,最终实现平等。
第三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调整机制,从与工资增长挂钩到与工资增长脱钩,改为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采取同一种办法。
当然,还要同时推进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的有序发展。经过上述三大步,我们就可以消除两大制度之间的筹资机制差异、财务机制差异和待遇调整机制差异,实现并轨也就水到渠成了。
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应当让养老金回归本位,即回归到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延期支付和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本位上去,而不能简单地视为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福利,这是养老保险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与物价挂钩的待遇调整机制所决定的,它只能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老年人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机制应当是全体老年人共享的老年福利津贴与老年服务体系等,因此,不能让老年人将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养老保险金上,老年人的疾病医疗与长期护理问题应当通过医疗保障与护理保障制度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要通过相应的老年服务设施来解决。这样,就能不断减小不同性质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实现退休后养老金待遇的公平合理。
记者:那么对于这一转变实现的可能性,您是否持乐观态度呢?
郑功成: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快速发展,制度建设的速度、公共投入的力度、惠及民生的广度前所未有。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将在今年实现制度全覆盖,社会保障的普惠性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无不让我们感到欣喜。
在制度实现全覆盖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促使社会保障制度从形式普惠迈向实质公平。这不仅是社会保障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促进国民福利,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的要求,还是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对于这一点,政府、社会各界已有较为统一的意见。我相信,有过去取得的成绩作为基础,有如此共识作为基础,再加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破除不公平的养老“双轨制”,实现养老保险的公平、合理是完全有可能的。(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