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专门对策。笔者注意到,今年两会关于老龄化问题的议案、提案、建议格外多。
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不久前介绍,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老龄化已经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成为“十二五”严峻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向来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作为人口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最突出的表现,“夕阳人群”不断扩大将给我国发展带来哪些隐忧?如何应对?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在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应加大对老龄化因素的考量,统筹设计,未雨绸缪。
一、养老保险:能否实现“全国漫游”?
“我很担心,等我六七十岁的时候,满街都是老头老太。”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说。
老龄化并非新话题。按60岁以上老人比例超过7%的国际标准,我国自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果老龄化问题再不引起足够重视的话,我们未来的经济社会建设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很多发展成果都要大打折扣。”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说。
显而易见的是,社会养老负担将大大加重。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卫生局副局长王瑛说:“大部分城市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些30岁左右的青年夫妻,现在面临着供养4到6个老人的压力。放大到全国,养老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养活2亿多劳动能力日渐衰退的老年人究竟需要多少钱,尚无准确测算。但一些地方社保资金已显得紧张。
夏涛委员说:“很多人在争论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从全局看,更堪忧的是养老保险覆盖面偏窄,保障水平不高。我国老人70%在农村,广大农民养老水平还很低。做好全民养老是更艰巨的任务。”
怎样降低个人负担、分散社会成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戴仲川代表认为,关键是要打破地方利益的局限,实现养老保险“异地漫游”和“全国统筹”,对社保费应采取有力手段强化征收。“只有统一使用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二、现代化:能否不落下2.16亿老年人?
“在某种程度上,很多老人被现代化丢下了,农村老年人面临的‘现代化困局’尤为明显。”全国人大代表潘雪红说,电脑不敢开,网络不会用,短信不会发,取款机不敢使……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慢生活节奏的老年群体日益被边缘化。
与此相对的是,我国“人口红利”渐近“关窗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推算,到2015年“关窗期”就将到来,离我国廉价劳动力优势时代结束都为期不远了,“用工荒”已是征兆之一。
老年人口剧增,青壮年人口大幅下降,怎样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再保持强劲动力?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时,不能仅把2亿老年人当做服务对象,更作为一支建设力量来对待。
去年7月,欧盟委员会推动其养老体系改革的指向之一是:延长退休年龄。而在我国,对这一问题尚存在分歧。
“弹性退休制,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郑功成认为,在保证“老有所养”的前提下,对一部分确实有技能、有能力的老年人,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能。
“即使按时退休,老年人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余热,为社会贡献力量,缓解国家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潘雪红代表说,“毕竟现在人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应当向老人群体普及现代科技知识,消除他们的‘科技恐惧症’。”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