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国内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以房养老”这个老话题被再度提起。与以往不同的是,民政部副部长此次明确要把“以房养老”纳入到下一阶段工作的引导方向之一。
事实上,国人对“以房养老”(又称“倒按揭”)的理念早已知晓,但历经数年热议却始终没有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究其根源,养老观念传统、住房金融市场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成为掣肘这种养老模式的现实瓶颈。鉴于“以房养老”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养老保障机制,我们需要研究何时才能走出概念探讨阶段,让“以房养老”真正成为现实。
未富先老、保障体系滞后等问题,困扰着当前许多老人的晚年生活,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新的养老资源。我国已实施住房商品化改革,让商品房成为个人的私有财产,许多老年人的财富以不动产的形式沉淀下来,“住房富人、现金穷人”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若能将这部分房屋价值盘活,则可为老年人提供一笔丰厚的养老金。由此,“以房养老”思路渐次浮出水面,即老人将房产反向抵押给金融机构,按月从该机构领取现金养老。老人身故后,由该机构收回房屋进行销售、出租或拍卖。
当然,这项养老业务牵涉机构众多、贷款发放灵活,属于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并非朝夕间便可一蹴而就。例如,美国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以房养老”业务推出,但发展进程相当缓慢,直到1989年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对该业务提供担保才确保了老年人的广泛参与,并随着住房金融市场的完善而渐次成熟。相形之下,我国“以房养老”尚处于探索阶段,难言真正付诸实施。虽然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曾在2007年试推过一种叫做“住房自助养老”的创新型模式,但响应者寥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