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障“第二支柱”潜力巨大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20世纪末,我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作为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正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解决养老难题,除了继续织密基本养老保险大网外,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势在必行。
记者:在发展企业年金计划上,国寿养老北分未来有怎样的战略规划?
卢万春:国寿养老北分是中国人寿集团下属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地区的分支机构,专注于为北京市场的客户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保障产品等服务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目前,北京市分公司累计管理资产规模203.64亿元,其中受托资产规模174.32亿元,占北京市企业年金市场整体规模的60%以上。随着一系列关于养老保险改革政策的出台,养老保险将迎来“黄金机遇期”。我们将通过强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持续保持市场领先优势。
记者:您如何看待企业年金未来的发展?
卢万春:企业年金在中国是新鲜事物。企业年金的运营主体有四个角色:第一是养老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受托人,第二是以商业银行、养老保险公司为主体的账户管理人,第三是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托管人,第四是以各类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投资管理人。过去我们主要靠储蓄养老,现在转变为投资养老。数据显示,虽然去年投资市场跌宕起伏,但企业年金去年全年的整体收益达到753.91亿元,同比增长29.69%,整体收益率创下8年来最高的9.88%。而在去年,保险行业全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为7.56%,上证基金指数全年涨幅为6.38%。
以前我们都说“五险一金”,有了企业年金就变成“五险二金”,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优厚的福利制度将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金手铐”。随着企业人才意识的不断提升,企业年金作为有效的养老补充形式,整个市场确实潜力巨大。
未来企业年金的发展离不开四点:一是政府的政策扶持;二是企业有意愿;三是机构加大推动力度,好多企业的年金开始都是机构推动的;第四点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让企业职工了解企业年金,由企业员工呼吁,因为往往底层的声音才代表真正的市场需求。
记者:您从事保险多少年了?这些年来保险带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卢万春:我1992年开始从事保险工作,已经过去近25年了。在这之前我一直在银行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那会儿,中国还是计划经济,我转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在银行坐着就有客源主动上门,但是保险需要自己去主动找顾客。那时候,大家不知道什么是保险,经常有人打电话咨询“保险柜”方面的问题。现在不同了,保险业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人民群众对于保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常常告诉我的员工,每做一张保单,每建立一份企业年金计划,都是在做好事,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面对拒绝。要知道最终如果真的出险了,对方会感谢你;到了满期领取的时候,对方也会感激你。这是一件造福社会的事,值得我们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