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的投连险投资者普遍认为,投连险更多的是做一锤子买卖,因此很难得到市场认可。
在北京投资房产的王女士买了10万元的投连险。“投连险把保障和投资相结合,产品设计很适合我。但自从缴了保费之后,基本上没有后续服务了。我买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产品,定期都会有讲座报告,让我跟踪市场行情。投连险倒好,每年只寄一次对账单,而且信息也不全,每个月的账户管理费、转换手续费、买卖差价等费用是怎么扣的都不知道。”王女士抱怨,“2008年行情不好的时候,退保还要扣一笔不小的赎回费,我更是有骑虎难下的感觉。”
卖投连险时吆喝不断,一旦投保却再无人服务。查阅各保险公司的网站,发现普遍存在净值公布不及时、不公布,极少公布投资报告、投资报告有效信息少等诸多关乎投资透明度的问题。这与其他理财产品如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存在较大差距。
超过一半的公司没有在其网站上披露有关投连险投资报告。即使有定期发布报告的,与基金产品动辄几十页的报告相比,投连险的投资报告简约宽泛,很多都没有公开披露投连险账户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投资之上下限。报告中,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后期投资策略,更是惜墨如金。
对于基金报告中必不可少的投资组合的披露,如产品在期末时点上投资于股票、债券和现金等资产的比例,以及进一步的股票投资的行业分布、十大重仓股等信息,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连险年报对此毫无披露。
此外,多数投连险产品未有任何形式的投资经理报告披露。有基金业人士表示,在基金中,投资经理报告是投资者判断基金投资风格与自身投资需求的契合度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基金年报中,好的基金经理报告不仅会详尽讨论行业分布和个股选择的原因,还解释影响基金业绩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基金业的发展也历经牛熊市的大起大落,但随着基金持续营销和投资者教育,基金专业评价等制度的建设完善,投资者日渐成熟,基金市场已步入良性发展渠道。而与之对比,投连险可能缺失的就是市场建设。”上述基金人士表示。
投连险春天难觅
中国平安1999年推出我国首只投连险,2001年随着牛市行情投连险掀起销售热潮,但好景不长,在2002年股市大跌中,投连险因账户亏损严重遭遇退保风波,然后被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叫停。时隔8年,2007年9月投连险重回市场,但2008年股市的大跌再次将投连险逼到“退保”绝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