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企业类型,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更是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最高的是国有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63.8。
报告分析称,“这符合民众对国有企业的通常认识,即国有企业员工不仅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而且工作相对稳定、其他保障措施相对到位,因此充足度和稳定度都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员工。不过,国有企业社会竞争性并不充分,职工忧患意识相对缺乏,因此认知度较低。”
其次是外商投资的企业代表处和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分别为63.0和60.7,皆高于36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水平;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内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最低,分别为59.5和56.1,影响了整体水平。
另外,不同规模的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差异也比较明显,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10000人以下的企业来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也相应增高,但对于10000人以上的企业而言,却没有继续这一趋势,“原因可能在于线下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属于大型制造企业的一般职工,从而影响了相应人的指数数值。”
社保三支柱模式不相协调
三足鼎立的局面,迟迟没有出现在中国社保三支柱模式中。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