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障只能是“保”而不是“包”。“保”即有一个基本的保障,超出部分主要应通过商业保险解决。不同的保险公司保障疾病的范围不同,保费也不一样,而国企单位购买最多的普通商业保险通常能保障的范围较小,重大疾病一般不在其承保范围。
■ 专家建议“公私合买”大病医疗保险
2008年4月1日起,上海城保“新人”(2001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医保待遇适当提高,门急诊医疗费在个人账户用完后,先由个人自负1500元,超过部分由医保支付50%。而原《城保办法》规定,城保“新人”在职期间,门急诊医疗费用在个人医疗账户用完后,需要个人全部自负。
“普通小毛病,四金缴纳的社会医保其实完全能承担。但遇到大病,医保的这些费用显得捉襟见肘,我们需要完善的商业医疗保障,可是公司提供这块的少之又少。我了解过大病医疗保险每月交的钱并不是很高,企业出一点,员工自己出一点,大家还是能够承担的。”徐女士的话代表了许多公司职工的心声。
苦恼二 长期加班无暇看病
孙晃是上海一家外资企业的普通员工。
每天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出入甲级写字楼,从办公室落地玻璃前居高临下能看到的 陆家嘴 (行情 股吧)和外滩的风貌,这样的工作环境吸引了不少羡慕的眼光。
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6点,中间休息一个小时,看似八小时工作制,却经常超负荷加班,“准时下班并没有错,但是这样做的员工会被公司逐渐淘汰”,孙晃对公司加班加点已经习以为常了。28岁的他,由于长期加班已明显感到了疲劳。
“很多人都羡慕外企白领的生活,但高压之下,我们是有苦说不出,现在新人辈出,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在优胜劣汰的社会里,我一直不敢掉以轻心。我这份工作可不是铁饭碗,高薪下隐藏着不稳定性,不努力就有可能被踢出局。”孙晃说之所以毕业后一直在外企上班,主要就是看中外企比较好的社会福利。“我先后呆过的两家外企公司,不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最高标准缴纳四金,还都给每个员工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险’,挺人性化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