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养老金空账是如何产生的?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中国养老金空账的规模大概为1.3万多亿,如此庞大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呢?养老保险空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跟我国一系列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没有关系?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

一是统一和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要逐步达到本人工资的8%。二是统一了个人账户的比例。个人账户一律按个人工资的11%记录。三是统一了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按当地平均工资的20%计算,凡按规定缴费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都可以享受这项待遇;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按退休时账户积累额除以120计算。

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带来的问题

其中在1990年代以前,养老保险为现收现付制,即用当年的缴费(收)支付当年的支出(付),当期工作人员的缴费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养老金,其退休时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工作人员缴费来支付,并代代相传,这一制度看上去很好,但未来会出问题,因为人们的寿命增加,退休老人比工作人员增长更快,“较少的工作人员供养不起较多的退休人员”的现象终有一天会出现。因而,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实行由“现收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的改革。“部分积累制”模式下,参保人员工作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支付当期退休人员养老金,另一部分预先积累在本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部分积累制”如果完全建立起来,未来退休人员用工作时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支付自己养老金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下一代负担。下一代负担减轻,老龄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当前,我国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麻烦,已退休人员过去没有个人账户积累,全部来源于参保人员缴费。当前的工作人员缴费的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剩余的部分才进入统筹基金,因而不足以支付当期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形成统筹基金缺口。在无专项资金弥补缺口情况下,只好动用在职人员个人账户资金,个人账户无钱,就产生了“空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由于退休人员增长、参保缴费人员增长、缴费工资增长等原因,个人账户已经积累一定规模“空账”,尽管官方未公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但估计不少于1万亿元。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