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家呼吁,要真正从“全民医保”走向“公平医保”,迫切需要改变目前以城市和农村划界,依不同身份设计的医保制度模式,实现制度之间的相互融合。
今年42岁的张远是宜兴市太华镇人,参加了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张远的妻子在镇上一家制罐厂上班,企业为她缴纳了城镇企业职工医保;在县城上学的儿子也在学校参加了医保。
“老婆的医保最好,医保卡上每个月都有钱进账,看病报销的比例最高。儿子每年缴的保费和我差不多,但看病报销的比例也比我高。”作为当地的葡萄专业户,张远一年能挣不少钱,他想参加妻子的那种医保,可相关部门回复说,不在企业上班的农民不好参加。“医保将我们一家三口分成了三个等级。”张远说。
张远的尴尬,生动地反映了目前医保制度的尴尬。我国实施的是按照身份、职业划分的医保制度,按照规定,城镇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城镇非职业居民参加居民医保,没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则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医保制度,参保缴费不同,财政补助不一样,报销的比例差异巨大。以我省为例,目前,企业职工医保平均报销比例为80%左右,居民医保平均报销比例为50%左右,而新农合的实际住院报销补偿约42%、门诊补偿为24%。
即便同一种医保,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其报销待遇也不一样。
在南京浦口区参加企业职工医保的林女士,有一次到新街口逛街吃饭,突然拉肚子,抬头刚好看见一家大药房,在选了药要刷卡结账时,营业员告诉她,浦口区的医保卡在他们药房是不能使用的。原来,南京设置的医保统筹区,主城是一个统筹区,原郊区县是一个统筹区,报销待遇不同。
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实行的都是省辖市和县级统筹,各统筹地区大多根据当地经济实际、基金承受能力,制定适合本地的医保待遇水平。像南京的浦口医保卡在主城区用不起来的现象,各地普遍存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