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四:税收和价格补贴政策是有效做法
税收和补贴是政府用来调节人们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的重要工具。对于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品,如香烟,高脂肪、糖、盐食品及软饮料等,征税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据测算,烟草价格每上涨10%,高收入国家需求将下降3%~5%,低收入国家需求将下降8%。相反,对于健康食品、健康行为可以通过价格补贴促进人们消费。波兰降低中青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做法就是通过政府对动物性脂肪食品征税,对黄油等食品取消补贴以及增加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食品供给实现的。
经验五:将医疗保险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国外现有四种医疗体制:全民免费医疗体制、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储蓄型医疗保险体制、社会救助加商业保险的混合型体制。很多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国家,都将医疗保险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了“以健康为中心”,将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纳入了医疗保险范畴。
除上述五条经验之外,很多国家还有一些颇具经验价值的做法,比如,重视健康教育,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和讲授,使人们对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充分了解,从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再如,重视疾病早期诊疗技术的研发;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因为全科医生是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前提。此外,健康管理制度也很值得重视。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的对象不限于已患疾病的高危人群,而是包括所有人群。美国密执安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健康管理无论对个人和企业都存在着一个规律:90%和10%,即90%参加健康管理的个人和企业,医疗费用降到了原来的10%。未参加的个人和企业中的10%,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了90%。
我国建立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模式的基本思路
思路一:完善相关法规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方面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和专项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只针对某一类疾病或单一病种,而对于常见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未纳入法律体系。从这也可以看出我国事实上建立的是“重疾病治疗和传染病、职业病、寄生虫病等重点疾病预防,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医药卫生体制,而且预防模式基本上是以突出疾病为导向。这使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往往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难以真正落实。
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定基本卫生保健法,将以健康为目的的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模式纳入新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在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中的责任、义务。
思路二:加强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证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初期,由于生活开始富裕而健康知识尚未普及,人们更倾向于高动物性脂肪、少蔬菜和水果类食物,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大增加。随后,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饮食和运动习惯改变,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数量将逐渐下降。目前我国情况与此初级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向我国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已刻不容缓。
思路三:健全基层机构,推进制度建设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个人已经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却囿于自身惰性或外在客观条件等因素无法实施。因此,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度,引导或强制个人和单位进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必要保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